文 | 来源·成龙汽车网 中国小罗
小心翼翼的试探还是大张旗鼓的宣战?8月份,比亚迪L3将要以12万元的起步价上市,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又一次点燃了自主品牌进军高端的话题。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自主品牌不得不进军高端车市场,只有这样"入虎穴"方能"得虎子"。
但是,该车12万元起的定价顿时成了业界和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消费者能否为其高端配置买单,将成为L3上市后所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L3定位比G3还要高一点,准备放在A2网销售。该网目前只卖F0和F3R。如果把L3给它,该网会将和A1网一样有非常稳定回报。L3的造型比G3漂亮,显得很宽,内饰富有动感,结合了比亚迪在手机零部件领域的经验。相信月销量会达到上万台。--这是王传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L3的评价。
L3的定位高于G3,而G3则高于F3,但这三款车型出于同一平台。虽然F3、G3的销量很硬,但作为比亚迪进军高端首款车型的L3,目前来看,似乎其价格成为能否畅销的最大悬疑。
每个销售数字背后都是消费者的信任,但自主车企在高端车市场上的品牌号召力偏偏弱势。现在车主买车,一部分人是面子比价格重要,这些人宁可拿相同的钱买一个级别低点的合资车,实在不济,那就买像上汽、一汽这样的合过资的公司的自主品牌,也会自我感觉良好。
另外,如果说F3销售火爆是因为高性价比以及没有合资产品的挤压,那么12万元起价的L3正好杀入了合资车竞争最为激烈的12-15万元市场的腹地。L3上市后将会与凯越、悦动、科鲁兹等热门车型成为直接竞争对手。有没有胜算?
不少媒体人揣测,"L3售价12万起"只是比亚迪放出的烟雾弹,用来试探市场的反应,当然这一招也是车企的传统招数,相信比亚迪也不会否认,但L3却没有定价走低的可能。为何这么说呢?
企业的竞争分为三个阶段,产品竞争、品牌竞争和文化竞争。一汽集团原厂长耿昭杰说过:"没有品牌,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辉煌"。目前大多自主车企都卡在品牌的坎上,只能打价格战、拼性价比。对于比亚迪来说,如果没有高端车型的支撑,即使卖80万辆、卖200万辆,这个市场也不牢固,待合资与外资牢牢占据中高端市场之后,只要将价格和产品向下拉低,自主品牌的销量就会像海绵中的水被挤压掉。
因此,无论是比亚迪、奇瑞还是吉利,走向高端都是必选项。
今年作为比亚迪的品牌年,将推出五款产品,产品力大幅提升,售价大都在10万以上,向10到20万元这一合资品牌的价格腹地发起战略反攻。超A轿跑车L3的上市正是比亚迪开始全面进军十万元以上中级车市的标志。
配置高于G3(G3的价格上限为10.99万元)的L3定价区间与G3重合或者略高一点?将置G3于何地?进军高端的第一枪就是个哑炮吗?比亚迪肯定不会这么做。
一款车能否卖的好,取决于多方面。基本在于产品本身实力、竞争对手实力以及企业的营销力,最终是消费者的接受度。
当然,排除大部分"好面儿"的消费者,另一部分消费者是比较理性的,无论是对自主品牌还是对合资车型,会具体的分析车企的实力、该款车型的技术、配置和价格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如此一来,比亚迪进军高端就有了机会。
在品牌上,受益巴菲特投资、联姻戴姆勒、合作大众电动车、收购日本模具厂等等不只是品牌的提升,也是实力的象征。
从L3的竞争对手来看,由于L3的具体车型价格和对应的配置尚未公布,只能简单的分析。L3外形阳刚运动,时尚不失中庸,空间很大,内饰精细,发动机为1.8L CVT最大功率达90Kw/6000rpm,最大扭矩160N·m/3700~4200rpm,动力充足,CVT无级手自一体自动变速器换挡平稳、舒适且不失经济性。与竞争对手悦动、朗逸、凯越、科鲁兹、卡罗拉,甚至自主品牌的对手帝豪EC718、荣威550等相比各有胜场,总体上实力颇为厚实。
当然,L3还有独特的亮点,就是配置。
L3配备多款高科技产品,Keyless无钥匙智能系统、NAVI语音电子导航系统、方向盘音响控制系统、DVD皮座椅等一应俱全。在安全方面,L3采用整体钢板冲压侧围,高刚性车身,不仅提高整车精度,而且极大的提高了比亚迪L3整车强度。全系标配四轮碟刹、四门防撞钢梁、ABS+EBD等安全配置。前排双安全气囊+侧气囊+侧气帘组成全包围式安全气囊,对人体的重要部位提供360°全方位保护。另外,倒车雷达、高位刹车灯、驾驶席安全带未系声光提醒、车门未关提醒等实用配置一个不缺。
至于比亚迪的营销能力,从目前各个产品的销量上可以可见不凡。G3的价格区间是7.98-10.99万元,目前正在冲击月销量2万辆大关。可以预见,对比亚迪来说L3月销万辆并不是难事。10-15万元的市场蛋糕又多了一家分食者。既得利益者应该怎么办? 笔者认为,比亚迪销售的强项就是性价比策略,进军高端市场,并不一定要放弃原来所擅长的价格营销。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比亚迪很有可能将成为中级车市场上的一条鲶鱼。谁说高端车就不能打价格战,只要成为市场竞争规则的制定者,左右这一规则,把实惠给消费者与不少厂家奉行的降价减配完全是两码事。在保证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动用价格利器,就能先发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