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成龙汽车网 罗玲

所有的车企都紧盯着“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目录,因为中央财政将对购买目录内车型的消费者给予每辆3000元的补助,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兑付给消费者。在车市连续4月销量下降的时候,3000元补贴无异于救命稻草。

  但是,笔者调查发现,目前三部委共公布了132款节能车型,可到了经销商那里宣传的说法几乎所有的车型都享受到了政策补贴,甚至不止3000元。不过,在目录中,根本就没有这些车型,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经销商借着政策的东风,把自己的降价优惠与政策补贴相混淆,吸引消费者前来买车;同时,进入了目录的车型,经销商也会根据市场情况即供求状况调整该车本来存在的优惠幅度,以政策补贴替代自己原有的优惠。

  这样一来,节能补贴变了味。

  笔者了解到,国家第一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目录公布之后,亚市就组织了大约75家经销商积极配合,各个厂家都根据自己的品牌制定了相关的宣传策略和活动。他们的优惠幅度不同,有的是3000元,有的是10000元。

  有的厂家想进入这个目录,但在申报上、时间上耽误了,厂家自身就拿出一些资金做补贴活动。

  不过,消费者还是能辨别真假节能车型的:首先,可以参看三部委发布的车型目录公告,看该车型是否入围;其次,在支付方式上有不同。消费者购买进入三部委节能汽车名单的车型,车主在获得购车发票和上牌凭证后,需在经销商处敲章后由其兑付3000元,这和经销商的优惠不冲突。如果经销商只是口头答应“优惠3000元节能补贴”,那很可能是经销商自己给出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