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衡阳汽车网 罗玲
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汽车企业突然都变得聪明起来了。要想做大做强,最便捷的路径就是通过资本运作扩大自己的基盘,就像现在造车变得越来越容易一样,通过整合世界资源就能占为己有。这样的思维转变彻底地把“汗珠子换钱”的实体经济抛在了脑后,并蔚然成风,这不能不让人产生隐忧和不踏实感。
传祺下线转递的信息很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广汽迈入“传奇”时代。
祺是奇的谐音,代表吉祥;奇是惊异的意思。也就是说,广汽将借助传祺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寓意深邃,寄予厚望。
其实,传祺下线已不是新闻。这是早就设定的一个对广汽10年发展成就迟到的庆典。如果硬说它是新闻,那就是广汽要在未来发展中将把自主品牌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欲与三大集团一样,肩负起振兴本土汽车的历史重任,由此改变不作为形象的开始。
2007年,广汽对外宣布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成立。历时三年之余,于今年9月3日以工厂建设竣工投产,首款自主品牌传祺下线告一段落。由此证明,广汽在思考如何做大,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载体和战略目标。
近年来,外界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广汽开始高调出席广州和北京车展,除了有强势的两个合资产品助阵之外,还不时地在为自主品牌导入营造舆论氛围。其次,通过资本运作,成功地将长丰和吉奥纳入自己的战略版图,开始扩张到外省市,尤其是菲亚特的加盟,对广汽做大做强平添了不可忽视的砝码。
先期的预热,从概念车到样车再到品牌发布,以及商品车的正式下线等,广汽在这款车上做足了功课。这一路走来,对于传媒已耳熟能详,市场亦开始产生期待。此举一改过去广汽低调做事的风格,欲予彰显意味着什么?
对于一款车的研发和制造本属常态性的企业行为,但对于广汽来说,也许意义非同一般,它所要表述的远非产品研发和制造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地方车企在经历了跌宕起伏之后的战略宣言和对未来期许的重要表达。
长期以来,广汽在整个汽车行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闷声发财”的地方企业,尽管广本的成功为广汽的东山再起赢得了时间,打下了基础,又招来了广丰这只火凤凰为广汽强身健骨争取行业的话语权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是,因在自主品牌上不作为始终妨碍它跻身主流阵营的一道坎,也是难以做大的客观因素之一。
从历史上看,广汽在于轿车方面是老资格,与上海大众是同一时期成立的老牌合资企业的地方企业,享有国家圈定的生产轿车基地的优厚条件。但由于合资理念偏差和管理不善,在首轮汽车合资中败北。1998年2月23日广州标致解体,12年合资付之东流,广汽也因此成为首个退出汽车合资企业的地方企业,被列为“市场换技术不成功”的典型。于是,当年广东省在两会期间表示,“‘九五’期间广东不再把汽车工业当作支柱产业来发展。”语出悲凉,震惊业界,但不失为识时务者的清醒。然而,时隔多年,又传来“广州大上汽车”,摇身一变,成为日资车企的重镇,享有铁三角之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广汽丰田),再度崛起。由此,彻底告别了走私、拼装、贴牌、流产(“熊猫”、“南方”项目),无序混乱的汽车格局,步入了稳健、高速、重振的发展之路。
现在看来,广汽10年可谓真正的传奇,不仅成为国内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基地,也是连续12年盈利最好的汽车集团之一。有人甚至说,中国的“底特律”实际上是在广州。但是,以广汽为代表的广州汽车业始终给外界的印象是“市场大于产业”,也就是说,其贡献度仅在市场而不在产业。所以,要想追赶三大汽车集团,做大广汽,首先必须要在自主品牌上大有作为才能在业界有话语权。否则,根本就没有对话的基础。
自广丰落地广州之后,广汽不再沉默。有人形容,“它是一头不紧不慢的猎豹,表面温顺,而实则暗含爆发力的侵略气息”。也就是说,广汽要摆脱对合资企业的依赖,寻求正统发展途径,正如外界所说,想通过“去合资化”来打造“大广汽”的集团形象,“利用三年时间,实现从概念车转化的过程就意味着核心技术在广汽的发展”等。
在实施这一战略设想时,广汽则不甘寂寞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开疆拓土,马不停蹄。前不久,广汽又在香港整体上市,释放出做大的信心,但也不要忽视一个尚未正式进入市场的广汽菲亚特。这就是说,广汽现在的自主品牌不缺钱,在技术上也不乏后援。传祺下线就是最好的证明。正如汽车观察人士所分析的那样,“传祺外形像日系车,平台则来自菲亚特,营销渠道才是自己的”,呈三明治状 。
也正因为此,广汽在资本运作上才有了自信。事实上,广汽的胃口决不会仅停留在长风和吉奥的并购上,还会有更大的动作在酝酿。但是,此举并没有超越或颠覆目前已经做大的汽车企业的思维模式,而是同质化发展思路的翻版。这就不能不引起业界的思考,这是怎样的现象?
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汽车企业突然都变得聪明起来了。要想做大做强,车企最便捷的路径就是通过资本运作扩大自己的基盘,就像现在造车变得越来越容易一样,通过整合世界资源就能占为己有。这样的思维转变彻底地把“汗珠子换钱”的实体经济抛在了脑后,并蔚然成风,这就不能不让人产生隐忧和不踏实感。历史经验显示,纵观世界成功车企没有一个是靠拿来主义强盛起来的,即便是日韩汽车的今天也是靠核心技术立足于世界车坛,其成功还是得益于扎实的制造基础。
所以,在传祺下线提供的诸多信息中,不得不反思近十年来汽车产业格局发生的变化和走势,应清醒地意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汽车的竞争最终还得靠实体竞争,车企做强最大的前提还得有“活水源头”(技术)才能敢立潮头不惧怕,否则,就无法摆脱缺钙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