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腾讯汽车 邓文毅

9月16日,2010全球汽车论坛在成都举行。这一国内最高规格的国际化行业盛会致力于打造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交流平台。对于成都来说意味着什么?成都的汽车产业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目标又是怎样?日前,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接受了大会记者采访。

记者: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请问红林市长能否向全球汽车界介绍一下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根本意义、发展动力和目标,以及给老百姓和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对全球汽车界有哪些新机遇和新政策?

葛红林:去年底,我们根据成都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机遇,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环境是生态的、产业是现代的、对世界发展有积极贡献的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高度国际化的特大中心城市。

成都确定“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一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实质上是把推动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提到了战略层面。我市将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强大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市域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以三次产业跨越式发展带动城市整体跨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市域现代产业体系,必然更多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必然要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这为包括汽车等现代制造业在内的众多产业更好发挥技术、资本和人才等优势,创造了更多机遇和广阔空间。

同时,通过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把自己放到世界城市这一参照系中,以全新视角和更高定位引领城市高端转型,促进城市科学发展。成都要更好地汲取世界城市发展有益经验,更多地参与世界城市的竞争合作,必然要敞开胸怀,提供更加优质的政务服务,进一步加强与全球各类经济体的交流合作。这为包括汽车在内的众多业界来蓉投资发展,抢占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制高点提供一个难得机遇。对于双方来说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合乎各自战略发展需要的双赢选择。

此外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城乡关系演变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市推荐城乡议题恶化实践的丰富、提升和完善。在过去七年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我市居民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在汽车消费方面,目前我市激动车保有量超过250万辆,成都已成为中国私家车第三城,相信他们未来的生活会更加富足。这预示着成都将有更加充沛的消费需求和购买能力,尤其是日渐富裕的广大农村,市场潜力非常巨大,亟待众多有识之士前来发掘。

记者:成都是国务院确立的“三中心两枢纽”,其中交通枢纽建设十分重要,又与汽车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请问红林市长谈谈成都建设交通枢纽的主要成就和未来发展目标任务?

葛红林:综合交通枢纽是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也是典型的内陆城市,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是成都实现追赶型跨越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性区域枢纽和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

按照发展规划,我市将着力构建以成都为中心、辐射中西部、连接国内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西部最大的铁路、公路枢纽和国际性枢纽机场。一是在世界范围内,强化面向世界的航空枢纽建设,积极争取开通更多通达北美、欧盟、日韩等发达地区的国际客货直飞航线,将成都辐射腹地扩展到印巴、中亚、东盟等更加广阔的“大西部”。二是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以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综合交通骨架网络,形成客货航线、客运专线、集装箱多式联运等为主体的综合运输通道,提升完善通达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等经济区的运输条件和服务水平。三是在区域范围内,构建以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快速通道为主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强化区域一体化范围内客货运输的城际服务,形成成渝经济区1小时交通圈和成都经济区半小时交通圈。

按照既定规划目标,我市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效明显,成都交通正处于一个历史少有的大发展大跨越时期。

在铁路方面,我们抓住灾后重建机遇,仅用18个月就建成总投资120亿元的全国第一条市域快速铁路—成灌铁路,成昆铁路货运外绕线今年6月建成投运,西部地区第一条地铁—成都地铁1号线也已开始试运行。此外,成灌铁路彭州支线、成绵乐客运专线、成都至蒲江铁路、成渝客运专线、成昆铁路成都至峨眉段、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成兰铁路等15个铁路项目正全力推进。除成昆铁路成都至峨眉段、成都至雅安铁路、成渝客运专线、成兰铁路预计分别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建成外,其余11个项目预计全部在2012年前建成投入运营。届时,成都将直接汇集7条铁路,实现县县通轨道交通,初步形成综合交通主枢纽。

在航空方面,总投资135亿元的成都双流机场第二跑道及新航站楼项目进展顺利,其中第二跑道已于2009年底试飞成功,成都成为中国第四个拥有机场二跑道的城市。2009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成为全国第六大国际枢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200万人次,开通了成都至阿姆斯特丹、班加罗尔等15条国际航线。此外,我们还联合中国商飞集团和四川航空组建了成都航空公司,成都第二国际机场选址规划论证等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在高速公路方面,我市加大与周边兄弟城市合作力度,利用BOT建设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新一轮高速公路网建设。目前,成德绵高速公路、成自泸高速公路、成安渝高速公路、成德南高速公路、第二绕城高速公路等6个高速公路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除第二绕城高速将在2013年建成外,其余5个项目将全部在2012年前建成通车。

在现代物流方面,按照“一网二平台(物流快速网络、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平台)、四园区四中心(四个物流园区、四个物流中心)、五十个物流服务站”的规划,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业发展体系。目前,亚洲最大的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已建成投运,已开通成都到上海、广州、重庆的集装箱班列,日均到发集装箱1000余标箱;新都物流中心一期建成投入使用,航空物流园区初具雏形,成都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关运行,两次荣获“物流中心城市杰出成就奖”。

记者:成都是中国西南重镇,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汽车市场居“全国三甲”。请问红林市长,成都在发展汽车产业方面有哪些优势和政策?特别是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有何设想和目标?

葛红林: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汽车生产制造基地和中国私家车第三城,成都发展汽车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承载能力较强。成都按照“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标准,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建立了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无论是道路、管网、厂房,还是配套生活、办公设施,都在国内汽车生产基地中位居前列,能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是市场潜力巨大。成都作为拥有1400万常住人口的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历来是知名汽车企业开拓西南市场的战略制高点,不仅汽车保有量超过250万辆,居全国第三,而且近年来汽车销售量始终保持20%增速,平均每月新登记机动车数量突破3万辆,汽车消费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十分明显。

三是产业体系完善。成都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聚集了包括1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100多个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项目,汇聚了大众丰田、一汽、沃尔沃等多家世界知名品牌和吉利、川汽等民族汽车品牌,形成了大众NCS、大众捷达、丰田考斯特、丰田霸道、吉利SUV、野马电动客车等10余种车型。
         四是服务体系发达。成都汽车销售服务行业布局合理,法拉利、保时捷、奔驰、宝马、奥迪等国际国内知名汽车企业均在成都设立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标准一流的现代化汽车销售网点,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购买和售后服务,而且形成了汽车服务体系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良好局面。
         新能源汽车是世界汽车发展的趋势,也是世界汽车工业竞争的焦点。成都除了具备发展汽车产业的普遍性优势外,发展新能源汽车还具有许多独特优势。比如,在地理条件方面,成都地势平坦,城市化程度高,可以尽量弱化现阶段电动汽车在动力、速度、续驶里程方面的不足;气候温和,很少出现极冷、极热天气,利于电池性能的发挥和电池保养。又如,在技术方面,中科院成都有机所掌握了锂离子电子生产核心技术,电池隔膜制造技术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再如,在资源方面,四川拥有丰富的稀土和锂矿资源,为车用动力电池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近年来,特别是获批为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以来,成都将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摆在十分重要位置,先后制定出台电动汽车产业化行动方案、扶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大力实施“千辆电动汽车示范推广工程”,积极培育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生产龙头企业,全面加强成都经济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合作共建,初步形成了市场和产业有效互动的良好局面。我们将力争到2012年底,在公交、出租、旅游观光、绿化、市政、环卫、城市管理等领域推广应用电动汽车千辆以上,建成与电动车拥有规模相匹配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网络;培育和引进整车龙头企业1-2户、动力电池生产龙头企业2-3户、电机及控制系统生产龙头企业1-2户,形成年产电动汽车整车2万辆、动力电池3亿安时、电机及控制系统 2万台(套)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使成都成为创新能力强、集聚程度大、市场占有率高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地和集聚区,以及带动中西部乃至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