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衡阳汽车网 罗玲

     日前,东风本田第二工厂奠基仪式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设计的初期生产能力即达10万辆/年,最终设计生产能力将达24万辆。届时东风本田的产能将到48万辆,与本田在华的另外一家合资企业——广汽本田的产能相同。纵观多年来的传统,这也意味着,在刘裕和时代备受好评的产能略小于销量的东风本田法则,将被新的管理层彻底放弃。

产能略小于销量的刘氏法则

2003年,时任广州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的中方掌门人的刘裕和,受命创立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在车企合资的风潮中,“四个没有”的东风本田起步颇为艰难——没有整车制造销售经验、没有销售网络(CR-V曾借用广州本田网络销售)、没有目录(产品不能合法销售),甚至连乘用车生产销售资格也没有。尽管如此,在刘裕和的带领下,在武汉万通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从CR-V开始,逐渐导入思域、思铂睿车型,以年均四倍于行业增幅的速度,创造了著名的“东风本田”速度,同时也创造了著名的刘氏法则——产能略小于销量的产销联动体制。

产能略小于销量这一刘氏法则,缔造了东风本田的良好根基 2008年,东风本田销量为164035辆,同比增长29.12%;2009年东风本田实现销售210600辆,同比增长28.2%,超额完成该年初制定的18.5万辆的销量目标。在刘裕和2009年卸任退休时,尽管东风本田仍然是一家销量刚刚达20万辆的小型车企,但其利润却位于行业领先地位,纳税也稳居湖北第二名,在业内受到了广泛的尊敬。

产能略小于销量的政策,在较大程度上,也减少了东风本田向经销商压库的冲动这一中国式的体制顽疾,缓解了经销商的资金压力,让经销商的利润得到了充分的保证。这条政策缔造的的关系,也在汽车业内传为美谈。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一如今备受好评的政策,却是来源于2005年东风本田产能从3万辆盲目扩充到12万辆的教训——2.0L 的CR-V上市一周即宣告停产两个月。即使在多年后的2009年,新思域媒体沟通会上,刘裕和仍然对那段巨大产能空置的日子痛心不已。此次的经验教训,也让他开始了产能略小于销量的产销联动政策,事实也证明了这项政策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从此,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小规模起步,快速滚动发展成为东风本田的建设方针建设,大幅扩充产能不再成为其目标选项。即使在新CR-V多年供不应求和思域热销的情况下,东风本田仍然主张通过加班加点,而不是扩充产能的方式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从05至09年的五年间,东风本田的产能仅仅只是从12万两扩充到了19万辆。

经销商的隐忧

随着刘裕和的卸任,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让这家多年来恪守刘氏法则的汽车厂商,终于按捺不住销量的冲动,开始翻倍式的扩充产能。随之可能带来的巨大产能闲置隐患,或将为东风本田的未来带来新的困惑。

48万辆的设计产能,已经与广汽本田相同。但与广汽本田不同,东风本田并无类似雅阁的拳头车型。2009年,广汽本田仅雅阁一款车型的销量就接近18万辆,2010年锋范单一车型的销量也会稳超10万辆,而东风本田全年销量也仅为21万辆。思铂睿已被证明不堪重任,如果不再导入一辆销量破万的车型,产能闲置势在必行。

尽管经销商对新车型的引进仍旧充满期待,但其也对扩充产能所带来的风险,也表达了深深的忧虑,这意味着低库存资金压力、高单车利润的时代或将一去不复返。他们将不得不投入到流动资金的苦恼和不愿意看到的价格战中去。

从传统上来看,东风本田尽管单车利润丰厚,但“小市场大份额”的策略,注定其并无上市辆热卖的优势。CR-V尽管仍在细分市场领先,但一骑绝尘、两三倍销量领先对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RAV4和途观在局部市场超越CR-V的消息开始不断的出现,共同做大的SUV市场份额,也无法满足新的24万辆产能空间。在巨大销售任务的压力下,没有人能保证厂商不产生压库的冲动——这个因为血的教训,而被东风本田尘封多年的潘多拉魔盒里面的怪兽,也许将再会让所有经销商恐惧。终结产量略小于销量弹性生产制度的东风本田,是将迎来全新的跨越式超越,还是2005年的重蹈覆辙,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