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007周报 本站编辑

  文/刘欣 徐秋萍 

  2009年年报显示,众多保险公司的车险保费均有大幅提升。其中,中国太保车险承保首次实现盈利,平安财险2009年车险保费则增长了52.6%。在财险公司的车险保费收入“一路高歌”之时,曾经是车险销售重要渠道的车险代理中介却未能同分一杯羹。

  车险中介的优势不再,消费者对于中介的信任感也在降低。与此同时,在保险公司电话营销的挤压之下,车险中介代理“夹缝中生存”的日子越来越难。沪上最大车险中介——车盟从众4月末突然传出的停业消息,令众多会员措手不及。

  关键词:诚信遭质疑、保监会强势介入、电话车险

  中介从盛世到衰落只有5年

  圈钱挪用保费令诚信遭受质疑、保监局的强势介入、利润的大幅减少,最终导致车险中介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一夕间,众多车险中介纷纷倒闭。从保监会数据看,仅2009年一季度就有43家保险代理公司退市,其中24家因为经营不善等原因主动解散。

  随着汽车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车险市场也随之逐步壮大。而上海的车险中介代理市场自2005年开始蓬勃发展,一大批车险代理公司成立。据悉,当时几乎所有的汽车保险公司都将其车险业务委托中介公司销售,巨大的价格优势让70%左右的消费者选择在车险中介购买车险。当时,新车保险折扣最高能达到5折,有时甚至更低,这种低折扣的泛滥完全依靠保险公司所给予中介公司相当可观的返利。“以前,一份4000元的保单,就可以从中赚取1000元的利润。”一位曾代办过车险的二级经销商透露。

  尽管保险公司在当时赚得盆满钵满,但同时也使整个保险市场出现诸多问题:价格不透明、大打价格战、代理公司利用与保险公司结算空当期挪用保费甚至私吞保费等乱象丛生。其中,车险中介挪用保费的情况尤为严重。据了解,部分车险中介利用保险公司当时允许先出单后缴费的操作方式,先为车主交纳交强险部分的费用,然后将保险公司出具的保单交给车主,让车主以为保险已经生效。但实际上,商业险的费用被扣在了中介手中,其中很大一部分保费被用来投资股市、基金等短期可以获利的市场。据记者从保险公司获悉,有些车险中介甚至可以将数月保费资金全盘收入囊中,扣压不缴,让不少车主在发生事故后无法得到应有理赔,中介诚信受到了严重的质疑。这使保险公司也由此陷入车险业务连年亏损的泥淖。最终,为有效管理车险中介的不规范行为,2007年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陆续推出了行业自律公约对车险中介手续费进行规范,并强制规定车险手续费率,2008年12月上海市正式实施机动车辆保险“见费出单”管理制度,车险中介和保险公司至此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投保隐患被遏制,中介依靠低折扣吸引客户的优势不再。

  关键词:暗扣提高、最大中介倒台、保险公司加入竞争

  信任危机扩大,车险中介迅速败退

  尽管生存环境越来越差,但车险中介仍然通过提供额外服务维持着经营。可由于保险公司暗扣提高、电话车险的出现,车险中介生存情况并不乐观。“以前是喝肉汤,现在只能喝白开水。”沪上某车险中介公司的李先生如此形容保险公司给予的利润折扣对比。

  去年年初,在车险中介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从众公司倒闭,随后传来车盟与从众联手的消息。车盟是当时车险中介行业中的巨头,拥有大量的客户信息,两家公司的合并被业界视为是“1+1大于2”的潜力组合。重组后,车盟从众对外宣布拥有会员60万人。只是好景不长,车盟与从众的姻缘只维持了一年。今年4月,这个会员人数高达60万、遍布全国30个省500多地级市的车险中介巨头——车盟从众停业。“连车盟从众这样的大型中介公司都会突然停业,我们还怎么相信车险中介?”这句话出自一位三年前开始就在中介投保的车盟从众会员。据记者了解,车盟从众停业时“交了钱却没进保”的消费者有几百人,涉及到的保费超过100万元。尽管事发后车盟高层立刻采取补救措施,并赔偿了消费者相应的保费,但此事留下的信任危机却是难以用金钱弥补的。

  与车险中介的“败退”相比,保险公司开始显现其迅猛发展的势头。经历外部环境的巨大改变后,保险公司摆脱了此前一直受制于中介的局面,开始通过各种销售手段,加入市场竞争。这其中,电话车险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由于“电销”服务便捷,所付保费可享受标准保费的7折优惠之外,还可再便宜近15%,且直接对口保险公司,这一营销方式受到投保车主的青睐。该渠道的保费也逐年实现强劲增长,以最早经营电话车险的平安电话车险为例,保费收入连续三年增长超过100%,在车险总保费中占比从2007年的4.4%增至2009年的14.4%。

  目前除平安外,已经有人保财险、阳光财险、太保财险等12家财险公司获得车险“电销”资格。据保险公司财险相关人士表示,电话车险可以帮助保险公司自身节省10%左右的营销成本。

  此外,保险公司也开始通过其他手段销售车险。比如今年初,泰康、阳光、华泰3家保险公司便与淘宝网签约,开设网络店。

  关键词:转型、后市场、服务

  车险中介转型欲创造“管家市场”

  当车险中介不能再依靠价格取胜的现在,转型势在必行。其中,后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最令人馋涎,越来越多的综合性俱乐部服务应运而生。作为急需转型的车险中介来说,如何在转型后不重蹈“诚信”的覆辙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车盟与从众的解体、停业不仅是内部分歧或管理不善所致,根本原因还是外部环境的竞争压力。尽管车盟从众的相关管理人员在合并后曾多次表达转型意图,并尝试开发理赔、24小时救援等售后服务项目,但由于受限于人数及平台等因素,且保险公司自身就有类似服务,优势并不明显。

  据悉,“车盟”品牌很可能就此退出中介舞台,随即并入刚成立两年的真辰汽车公司。真辰汽车是一家经营二手车、租赁、维修理赔等业务为主的公司,车盟原有业务将并入真辰汽车中的维修理赔部门,仅作为旗下的一个分支项目。

  “车盟”消失后,另一大车险中介巨头——盛大俨然有些一支独秀,面对业界对“盛大还能生存多久”的话题,盛大车险的总经理卜江勇表示,盛大的定位并非车险中介。“盛大其实已经完成了转型,只是还没有对外进行宣传。我们希望将平台定位为‘全套汽车生活服务专家’。”卜江勇对记者表示,盛大目前拥有多项后市场服务项目,除救援、理赔服务外,还有例如送油、拖车、换胎等优势项目。

  无论是盛大,还是即将转型的车盟,他们的共同点是不再以车险作为盈利点,并将重点转向后市场服务。记者做了一次调查,在受访的10位车主中,半数车主表示,最头痛的就是车辆出现问题之后,不知道找谁。受访中,多位车主表示:“车辆出现事故后,如有个专业人员帮忙搞定一切就好了。例如理赔、维修、付款等。”

  有需求就有市场,正是看准了后市场这块巨大份额,越来越多的俱乐部服务出现了。盛大车险通过与其他商家的合作扩大会员服务;即将转型的车盟则将旗下的会员作为根基,将侧重点转向后市场的其他服务中去,例如二手车、租赁、维修等。盛大与车盟旗下拥有几十万数量的会员,其根基非常庞大,这是他们的优势。在车险业务盈利困难的情况下,适时地涉足后市场管家式服务,将盈利项目转向会员服务或其他项目,正是车险巨头们的转型方向。

  ■记者后记

  将车险“还给”保险公司,

  中介转型可期

  目前这个阶段,对于消费者来说,车险中介是个“三流选择”,通过保险公司投保车险明显更有保障。首先,通过电话车险能享受到更多车险优惠;其次,保险公司也能提供诸如道路救援类的额外服务;在保险理赔方面,保险公司越来越注重服务工作,对于理赔进度及理赔费用的支付速度比以往有所提高。

  消费者还可通过4S店购买保险。相比于自己去保险公司投保,在4S店投保还能享受4S店代为定损理赔的便捷。车主不用自行处理事故理赔,只要通过4S店便能完成定损、维修、理赔等一系列项目。既不需要车主自己垫付维修费,也省去了为奔波理赔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在车险投保上放弃中介,并不代表中介就会消亡。对于将后市场作为主要转型发展方向的车险中介,消费者也是可以有所期待的。

  当车险中介不再将销售车险作为唯一经营项目后,其更大的精力将被放在如何把后续用车的全套服务纳入其经营范围。这对如今希望获得一条龙服务、用车省心的消费者来说将是受益颇深的:将用车时的维修、保养、保险理赔、年检缴费等所有项目都交给一家公司负责,开车将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烦恼。

  不过,虽然未来转型后的“车险中介”前景相当可期,但是诚信将是消费者最大的顾虑。如果,未来的车险中介能够摆脱“不诚信”的高帽子,那么其也将重新成为保险市场上的强势竞争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