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衡阳汽车网 罗玲

  

  自新POLO发布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大众已经不再本着将最新的技术带入国内市场的原则,而开始了中国市场“自主”的道路,当然这里的自主并非自主品牌,而是为中国市场打造的专属产品,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未必有很高科技,但是舒适型配置绝对领先同级别车型,而且外形设计相比现款车型有一定的改进,更符合大多数国内消费者审美。包括关注度颇高的未上市NCS等车型也在慢慢采取了这一路线。

  依稀记得前些年,大众一系列的实力车型空降中国市场。从速腾、高尔夫、奥迪A4到现在的Q5、途观,再加上捷达、桑塔纳的不朽神话。可以说,大众车早已在中国这个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车销量市场里呼风唤雨了。连同属德系的奔驰和宝马都要避其锋芒。就像许多车友说的,在中国大众加价卖、宝马原价卖、奔驰削价卖,这与三个品牌在全球的地位都是相悖的,从中也更看出了中国汽车市场和消费者心理的双重不成熟。

  从当年带头将新技术引入中国,到速腾、高尔夫的全系标配ESP,再到TSI+DSG的动力应用。大众一次次将安全和科技的理念带到了新的高度。同样,中国市场也给了大众公司做大做强的机遇,让大众独霸了中国汽车市场几十年。但如果追溯大众公司的历史,你会发现,大众公司是希特勒为了履行竞选承诺(每个家庭都能有一辆自己的汽车),在奔驰公司的帮助下成立的一家国营公司。希特勒当时给公司起“大众”这个名字,其实就是造人民买的起的车的含义。曾经,大众在中国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从不吝啬新的技术和优良的做工。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始终坚持自己的踏实的造车理念,这也让其在中国积累了空前的口碑。

  但现在来看,大众已经越来越背离自己的原则。厂家和各地经销商,明里暗里,搞着“加价”和“减配”的勾当。很多购买过大众热销车的消费者,想到的不再是可靠,而是愤怒。曾经以科技含量高著称的速腾,经过几年的小改款下来,已经被减配减的面目全非。价格却没降多少。一辆四、五十万的奥迪Q5,动辄就要加价10万才能买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欧美国家,估计商家早就要被告的倾家荡产了。也许大众会说这是结合中国本地的营销,经销商要这样,他也没办法。但这就像贪污一样,上梁如果正了,下梁怎么会歪?一辆国外十几年前就停产的古董车,在中国靠着那“皮实耐用”的老本的以接近10万元的价格继续销售着,最大的变化就是把皮拉了再拉。曾经有人说大众“傻”,其实那不是“傻”,是“厚道”。现在大众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中国就需要有特色,什么特色呢?那就是人傻,钱多,速来!

  我们曾经是多么欣赏大众汽车的造车理念,因为他总是用最好的技术和不贵的价格来对待消费者,至此,我们也将大众推向了神坛。但任你怎么营销广告,消费者始终才是最大创造者,当有一天大众不再大众,创造者当然也有理由将其放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