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衡阳汽车网 罗玲

  合资向下,自主向上……随着各大合资品牌今年发力抢夺其在各细分市场中低端区域的份额,自主品牌面临“上压下打”,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从广汽本田的“理念”,到东风日产的“启辰”,再到上海通用五菱的“宝骏”,不经意间,“合资自主品牌”的概念正在悄然兴起。在新的市场竞争关系下,让业界开始对近几年刚刚成长起来的以海马、奇瑞、荣威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开始重新审视:面对合资品牌与合资自主品牌的频频逼宫,自主品牌何去何从?

  合资企业自主步伐提速

  越来越多的品牌和新车型即将在上海车展亮相,即是对中国车市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的地位的肯定,同时也预示着中国车市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与残酷。

  近日,一汽丰田、上海大众等国内汽车巨头纷纷高调宣布将发展合资自主品牌,促使这股从2010年萌芽、发展的合资自主风潮悄然蔓延到2011年,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去年,广汽“传琪”、东风日产“启辰”、通用五菱“宝骏”等首批合资自主品牌的亮相皆引起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合资自主品牌的出现不仅使得本来就“刀光剑影”的家轿市场竞争加剧,同时也将让现有的自主、合资的传统竞争模式成为历史。

  “与海马、奇瑞等自强自立的自主品牌相比,合资自主品牌显然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这一产品类别的出现,将给处于上升期的自主品牌极大的压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陈递红如是说。

  市场现状也给出了同样的表现。连续两年井喷后的2011车市变数更多,“限车令”以及合资品牌产品“下沉”,使得自主品牌压力重重,但国内广阔的市场商机仍然巨大。如A级车市场,今年1月, 96.52万辆的轿车销量中A级车增幅巨大,单车销量前十中的八款车型都是A级车。

  自主品牌反攻一线市场

  在厂家的渠道建设上,合资品牌以往牢牢掌控各大中心城市,而二三线城市一向是自主品牌所倚重的销售大本营。就在越来越多的合资品牌“下乡”的时候,原先守候在二三线市场的自主品牌也感受到了生存空间明显受到挤压。不甘心坐以待毙的自主品牌开始“农村包围城市”的绝地反击,甚至进军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中心城市,加快网络梳理以及一线城市的营销。

  在大势趋好的环境下,不少自主品牌产品也表现出十足的市场潜力。日前海马汽车旗下的全新福美来三代就以连续三个月销量破万的成绩,成为了2011年开春的市场黑马,跻身“万辆俱乐部”。这不仅让福美来品牌的热销传统得以延续,同时也让同样身处竞争压力之下的其它自主品牌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在吉利旗下高端车型帝豪EC8的华中区上市会上,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副总陈洪生将吉利“攻城战”的自信归结于品牌新形象的树立和产品品质的提高。陈洪生表示,从帝豪EC7的问世,就可以看出吉利有别于以往明显的变化,正在摆脱以前给大家留下的平价和不具竞争力这样的印象。一个例子就是“家门口”的浙江杭州市场,原先吉利汽车并不太受认可,如今单店却可月销200台以上。

  合资自主品牌渐成气候,跨国汽车以华制华策略意图显现无疑,自主品牌如何应对重重压力?贾新光(微博)认为,自主品牌急需提高品牌含金量、掌握和拥有核心竞争力,发挥自身优势,是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竞争不可避免,只有立足自主创新和不断谋求发展,自主品牌才能站稳国内市场,放眼国际大市场。”

  中高端领域成自主品牌突破口

  合资车企和自主品牌多年来一直按照各自的市场定位,在各自的势力范围经营,而如今却开始“反向”发展,互相蚕食对方传统领地的势头却越来越猛,这不仅仅表现在经销网络的渠道建设上,同时也更鲜明地体现在新车型的推出上。

  在合资品牌把市场下压,快速推出更便宜的新车的同时,很多自主品牌也在往上攻,推出价格、品质更高的车型,在中高端领域寻找机会。如吉利的帝豪系列、比亚迪推出的G系列、奇瑞推出的G5等车型。将战场开拓到对方领地,不仅是避免被“绞杀”的措施,更成为了自主品牌长远发展的需要。

  今年两会期间,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曾坦言,合资自主品牌的下压让自主品牌面临更严峻的危机。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也曾表示,合资自主品牌的渗透让经济型车居多的自主品牌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

  合资品牌“下乡”,往下分食低端,自主品牌“进城”攀爬中高端,在各自传统的细分市场上激烈交火,谁将挥动胜利的旗帜尚难预料,但这无疑将使得未来的车市竞争更白热化。

  [笔者观察]

  消费者不妨先观望再尝鲜

  合资自主的异军突起给车市带来的激烈竞争,受益的将是消费者。贾新光认为,从目前发布的合资自主车型来看,很难说有独树一帜的作品。不考虑技术层面,仅从外观查看,很难超过其所在车企已有的合资品牌同级车型。他认为,如果没有价格方面的优势的话,合资自主车型短时期内仍将难有大作为。

  面对今年将要陆续上市的合资自主车型,业内人士提醒,如果不是觉得特别为己所爱,而主要是从合资品质及亲民价格两者来选择购买的话,消费者不妨等一等再尝鲜。在这些车型的价格和品质经历了一段市场考验后,价格即使不会下降多少,但不会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