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衡阳汽车网 罗玲
“中国原油企业连续出现哭穷、哭亏,百姓愕然”、“关于‘近期油价将不调整’的市场预期尘埃落定,下次调价窗口最快在一个月后开启”、“上海市出租车行业听证会又开,涨价苗头凸显”……
中国车市是否会因为一些矛盾而进入瓶颈状态,油价是否会成为汽车业发展的绊脚石?
从车市消费群体来看,各项上涨的支出成本加剧了消费者选择性的两极分化。一方面,准备买车的消费者会意识到油价上涨的压力,但是并不是说他就一定会放弃选择车辆,该买车的照买。他们选择考虑的,更多是车型本身的类型结构,当然也包含车辆售后的支出成本。另一方面,不准备开车转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的消费者,对于油价上涨的压力相对较小,关注度更低。所以,油价上涨想要大幅度左右车市总量,是做不到的。但是,必定会引起产品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带动消费者选择出行方式的改变。
近年来,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一开再开,油价上涨伴随着通货膨胀,使得老百姓对其敏感度逐渐下降。而准备买车的消费者,更多的决策取决于汽车品牌、功能性、售后成本。如同买房中将物业管理费纳入参考数据一样,油价对车辆选择的意义就在此。
从汽车产业来看,油价对车市的影响,首当其冲会表现在车型结构的改变上。对于部分小排量车,如黄金排量1.6L和1.8L的车型,售价相对不高,车辆本身节油程度较高,影响不大。而划分到3.0或者以上的进口车型,这些车辆的消费群体多以享受型消费为主,油价调整的影响几乎没有,也使得部分豪华车型产销保持稳定。在笔者看来,车市中的一小部分群体,车型排量集中在2.0L~3.0L之间的车主,会进一步考虑新型车辆,如混合动力模式、纯电动模式。当然这种改变是取决于其对产品品牌的高度信任的状态下发生的消费观念转变。这样,车市消费结构虽然有较大转变,但总量还是会维持一个适当的增长幅度。
其次,今年中国汽车市场要实现2000万辆产销目标,促使更多厂家对新能源、混合动力车型研发速度和市场化进程速度的提升。那些被我们熟知的,在市场上叫好不叫卖的环保系车型或许会进入一个新的拐点。虽说油价上涨未必会演变成汽车工业发展的绊脚石,但是改变行车理念的意义正在显现,更加环保的出行方式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