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衡阳汽车网 本站编辑

  

 

被拆除的东三角线铁路一段。 王 平 摄

 

  衡阳汽车网综合讯 伴随着最后一根枕木被拆除,我市知名地标“东三角线”宣告最终退出历史舞台。6月17日下午,经过两天的紧张施工,东三角线拆除工作全部完成,车行东风路光明桥路段不会再“跳一跳”了。

  每一根枕木都是一段历史。从粤汉铁路开始,到京广线和湘桂线的贯通,衡阳都是全国铁路交通的枢纽中心。彼时,铁路运输生产总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南来北往的列车都要在此停车、上水和更换机车头。

  据铁路人士介绍,过去,列车是用蒸汽机火车头牵引的。司机的座位是向列车前进方向设置的,便于司机操作和瞭望。车头也可以后退,进行调车作业或跑短途运输,但不宜跑长途运行。

  由于当时铁路的设施不完善,一个庞大的蒸汽机火车头是无法将其调转头来。聪明的铁路人,运用三角形的原理和办法,就在江东的此处设计了一套方案,解决了火车头调头的问题。首先将机车头在一条线路上向前推进,过了指定的信号机和道岔以后,再后退进入另一条线路,再过了指定的信号机和道岔以后,再进入另一条线路向前推进,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机车头调转了方向。

  地因物名。此地遂被命名为“东三角线”,也有人称之为铁路三角线。

  “东三角线”是给蒸汽火车头倒车的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伴随着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内燃机、电力机车的上马,蒸汽火车头很快被淘汰。东三角线再也派不上用场,于是进入了拆除期。

  一位铁路老工人告诉记者,大约十年前,东三角线开始陆续拆除。中铁25局集团衡州大道项目部副部长王梦樵印证说,最初,东三角线在广西路的尽头处架设有一个涵洞桥,是在建设光明桥时候拆除的。

  历经风吹雨淋的枕木被一根根拆除,堆放在工地上。岁月在它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破损带来的缺口、腐烂产生的木屑……坚守了10年,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如今,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历经10年最终全部拆除

  “虽然地标消失了,但东三角线的地名一定不会消失。”王梦樵指着枕木拆除后留下的痕迹说。

  王梦樵举例说,“演武坪”乃因吴三桂、曾国藩在此练兵而得名,如今虽然斯人已逝,练兵无存,但地名仍得以保存数百年而不变。

  记者在附近看到,路牌、公交站牌,均以东三角线为名。当地人亦对记者表示,东三角线地标消失,但地名肯定不会变。

  地标消失,地名改变的可能性不大

  王梦樵介绍,作为衡州大道的一部分,将在此兴建一座高架桥,与衡州大道湘江大桥相连接。这座高架桥将跨铁路、跨江河、跨公路,为难得一见的“三跨桥”。

  王梦樵说,以前铁轨横卧东风路,车子一到这里就得“跳一跳”。现在拆除后,施工方暂时用卵石将其填平。“我们将在近期对此进行硬化,以后车子经过这里不再‘跳’。”

  与此同时,这座高架桥将设两个匝道,方便车辆通行。一个设在“农田里”(地名)附近,接东风路;一个设在和平小区附近,接东风支路。

  目前,高架桥已经动工。王梦樵表示,施工期间,东风路不封闭,车辆可照常通行。

  此地将建“三跨桥”,车子到此不再“跳”

  ●历时十年,曾经为蒸汽火车头倒车而建的“东三角线”拆除工作已全部完成

  ●此处将建“三跨”高架桥,目前已经开工,施工期间不封闭车道(衡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