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衡阳汽车网 本站编辑10

冬季轮胎到底为何物、与普通轮胎的区别又有哪些?

    很多人认为冬季轮胎就是雪地胎,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适合低于7摄氏度温度下使用的轮胎称为冬季轮胎。与夏季轮胎和四季轮胎相比,冬季轮胎因选用的配方不同而材质相对较软,其胎花纹沟相对更宽更深,可以在冰雪路面能够提供更强的抓地性,保障低温状态下汽车在路面上的附着力,不论在干冷、湿滑还是积雪的路面上都能提供更好的制动和操控等性能。根据路面防滑性能,冬季轮胎分为锯齿状面轮胎、雪地轮胎和防滑钉轮胎三种规格。目前在国内除防滑钉轮胎不允许使用外,其他两种冬季轮胎均可以使用。

    


    与一般夏季轮胎相比,冬季轮胎为了提高在冰雪路面上的抓地力,轮胎花纹和胎面橡胶有很大的不同。为了保证轮胎花纹能够抓住雪,冬季用轮胎比夏季胎花纹沟的宽度宽,且深度深。胎面橡胶采用了较为柔软的材质,进一步提高了在冰雪路面的抓地力。胎面柔软才能让轮胎在冰天雪地中拥有更好的抓地性能和较大的摩擦系数。与夏季轮胎或四季轮胎相比,冬季轮胎有更大的接地面积,特殊的技术处理让冬季轮胎在低温下轮胎橡胶仍然能保持柔软,拥有更大的触地面积和更高的摩擦系数。

  
左侧为夏季轮胎,右侧为冬季轮胎,很明显看到冬季轮胎要比夏季轮胎硬度低了不少。

    冬季轮胎花纹呈块状排列,当车辆行驶在雪地或泥泞地面时,花纹深嵌入雪地或泥泞中,车辆借此产生驱动力。可以说块状花纹是四种花纹类型中驱动力、制动性能中表现最好的。在块状花纹上有更为多用的细致花纹,让轮胎更好的咬实积雪,抓住冰面。除了在硬度上与普通轮胎的区别以外,冬季轮胎在厚度上也是非常明显,而胎肩的设计使其有更强的横向和侧向支持,降低侧滑的可能。
 
冬季行车为什么会打滑?普通轮胎为什么不具备冬季轮胎功能?

    冬天气温低,特别是下完雪或者下完雨之后容易在地面上结冰,而车辆的轮胎在冰面上行驶的时候由于压力和轮胎温度的影响会导致冰面融化,在地面和轮胎之间形成一层水膜,导致车辆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减少,从而出现车辆打滑现象。
 

    上图为冬季轮胎,注意看它细小的沟槽,数量在1000个以上,而上方普通轮胎则较为稀少。

    冬季轮胎相比普通轮胎在材料、轮胎花纹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从外观来看,冬季胎具有不对称的方向性胎面花纹,沟槽比较多,即轮胎表面沟槽所占比例,比例越高,排水性越好。细小沟槽较多至少在1000个以上,普通胎大约有200个左右。从材料方面看冬季轮胎要比普通胎的材质要软些,主要是胎面采用了一些特殊的配方,从而产生比普通全天候轮胎更大的摩擦力,使得车辆在光滑冰面上的操控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低温条件下依然会保持较软的质地,而普通胎随温度的降低会变得更为生硬,抓地力随之大幅降低。

什么样的人群需要更换冬季轮胎?

    是否更换冬季轮胎,取决于什么样的人群而非什么样的车型,轮胎不是给车换的么,怎么还有人为因素?咱们举例说明,寒冬的北京总会有两、三场降雪,但主要道路在我们日常上路之前已经被融雪剂关照过了,大部分积雪已经融化为雪水,所以可以肯定说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更换冬季轮胎是没有必要的。不过总有一些“好动”之人,冬季当然是个滑雪的季节,叫上最好的朋友,带上齐全的装备,去当然要去有乐趣的滑雪胜地--崇礼,如果是在降雪时节那将是一件不敢想象的事情,多弯窄小的崎岖山路以及镜面一样的雪地公路,行驶在这样的路面犹如站在了天堂与地狱的临界点,稍有不慎就将滑入谷底,这时一定是需要冬季轮胎这样的利器,再辅以充足的驾驶经验才可自由通行的,否则将会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处境。除了爱好等特殊需求之外,一些大马力强调操控乐趣的后驱车型对于冬季轮胎也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尤其是黑龙江一带,冬季的降雪量较大并且雪季漫长,路况甚是复杂,层层的积雪在经过不断地碾压之后已经变成镜子般的冰面,行驶在上面除了危险还是危险,任何一个弯道都足以让驾驶者做出匪夷所思的漂移动作,如将标配的四季轮胎更换为冬季轮胎,此时车辆的抓地力可以大幅增加,改进了车辆的制动效果,并且在弯道中可以提供不错的抓地力,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经验充足的驾驶经验上,对于油门、刹车的控制同样是冬季驾车的重点环节。

    所以说,在我国靠近北部且雪季较长的区域更换冬季轮胎还是很有必要的,而象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中就是选择性的更换了,一套冬季轮胎虽然胎面厚实,但过于柔软以及特殊的材质决定了它的使用周期并不会太长,最多2-3个雪季根据磨损的情况就要进行必要的更换,并且原车拆下的轮胎要有一个属于它的空间来放置。不得不说的是冬季轮胎的售价并不低,最起码要高于同尺寸的四季轮胎,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家冬季轮胎品牌,方便大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