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成龙汽车网 雁城格格
在人口密度高居全球第二的香港,港府在不妨碍交通的地点设立了1.78万个路旁临时停车位,全部采用电子咪表计费。电子泊车咪表以15分钟为一个泊车时间单位,每15分钟收费2港元。而且这些车位设置了时间限制:黄色咪表为半小时,咖啡色一小时,蓝色最长也不过两个小时。然而,上海引进的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道路停车场咪表计费在上海实行后却有些水土不服。由于照搬咪表收费模式,未因地制宜进行管理,上海有车族一时难以适应用交通卡计费的收费方式,同时,道路停车场收费普遍高于地下停车库,使得上海有车族看见咪表既爱又怕,以致咪表使用率微乎其微,形同虚设。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美国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主要靠“配建”。所谓“配建”,就是在建筑物建造的同时,必须按照相应标准配建停车位。这个标准规划高,执行得也非常严。据了解,美国芝加哥地区,停车费的标准为1分钟1美分,折合成人民币,约为4元人民币一小时。
世界汽车保有量名列前茅的日本首都东京及其周边的三个县集中了大约2200万辆车,几乎是上海市汽车保有量的10倍,却看不到车辆无序停放造成的交通堵塞。这主要得力于日本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根据日本法律规定,个人或单位在买车时都必须出具拥有固定车位的证明,这种固定车位既可是自有的也可以是长期租借的,车位必须在离单位或住所500米至2000米的范围之内,否则交管部门将拒绝给新车上牌照。日本的法律还对建筑规划作了规定,如城市中心地区每25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1个车位,一般地区为每200平方米配1个车位。
据了解,在日本东京,两小时的停车费约为100至200日币,折合约为一小时收费3元至6元人民币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