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成龙汽车网 罗玲
目前,在4S店中普遍使用的是前两类配件,但也有一些店在一些不影响维修品质的地方,如保险杠、油漆等,也有可能使用价格便宜的副厂配件。据透露,目前,4S店争夺客源的竞争非常激烈,而过高的经营成本与利润达成指标令许多4S店不得不在透明的工时费基础上,想一些其他方法来提高盈利水平。在利润的诱惑下,许多4S店非原厂件的使用比例逐年攀升,甚至有的店明目张胆地销售副厂配件。
虽然标榜纯正配件的4S店中公开销售副厂件是被车厂明文禁止的,但不少经销商仍然或明或暗进行操作。甚至一些车主在车辆维修时,工作人员会提供两套方案,如果车主认为原厂配件维修费用太高,就会给出一套更经济实惠使用副厂配件的维修方案。而这种对车主明示的做法还算好的,更多情况则是消费者在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维修站强制执行了“货不对板”的待遇。
同时,很多为汽车厂家提供零配件的上游企业,在向厂家供货的同时,实际上也往往会将额外多出的零配件销往全国的汽车配件市场。但是由于汽配城缺乏有效监管,混杂其间的更多是仿冒的伪劣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以上这些现象目前确实存在,可能有些品牌监管力度大,情况就会好一些,但有些品牌厂家睁只眼闭只眼,这种现象就会严重一些。同时,不能排除一些散件批发商和4S店内部人员相互勾结,以假乱真的做法。
保险捆绑销售事件时有发生
保险公司与经销商之间的确存在许多“潜规则”,推销保险的时候保险公司求着经销商,保险理赔的时候经销商又求着保险公司,在利益关系下,车市中的“潜规则”很难根除。
有业内人士介绍,“返点”是经销商可获得的正常利润。目前新车保险七成以上是通过经销商售出,同时经销商还为客户提供包括车险销售、咨询、代理理赔和维修的一条龙服务项目。所以大多数经销商已成为保险公司的合法代理商,所谓的“返点”则是经销商的车险代理费。
其实,这样的问题消费者遇到的并不少见,在各类相关汽车投诉中,保险捆绑销售的事件时有发生。虽然不是所有经销商都要求消费者一定要由其代办保险业务,但大部分汽车经销商会要求消费者在买车的同时购买车险。或者至少第一年要在4S店购买车险,理由是理赔方便,且有指导,次年消费者可选择由其继续代办或自行办理,而其中的主要原因则是利益驱动造成的。各品牌的4S店和各大保险公司都有联系,他们是保险公司的代理商。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汽车的价格透明,没有多少盈利空间,经销商只能通过保险分到更多的利润。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保险公司给4S店的折扣为15%到20%左右,也就是说,一份大概4000元的保险费,4S店能得到800元左右的返利。
没有“执行细则”改变车市乱象不现实
三部委联合下发文件对车市乱象进行整顿,而且还将问题列举得这么具体,这在国内的汽车销售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但对于这样一次史无前例的整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销售市场的反应却较为平淡。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对于整顿的效果普遍都不看好。一些经销商表示,虽然通知点到的现象都很具体,但是都没有明确表明实施细则,比较笼统。同时,车市的这些问题是多年存在的,已经成为一种行业现象,一个没有执行细则的通知,改变车市多年的问题是不现实的。即使抓住了几个典型,也不太可能改变整个行业的规则。
而另一方面,四大原因也使得目前消费者在汽车维权中困难重重:汽车检测鉴定机构少,检测鉴定费用高,且目前消费者个人要求质量检测鉴定基本无门,难以取得有力证据;维修、保养价格不透明,收费标准悬殊;消费者将车辆送修、保养时出现新问题,责任难以分清,是汽车本身质量原因引发的,还是维修不当导致的,使得汽车生产企业与维修厂互相推诿扯皮,拖延时间;由于汽车国家“三包”规定迟迟未能出台,使汽车质量纠纷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一些汽车企业利用技术和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将部分责任归咎为消费者使用不当,而自行承诺的“三包”更多只是包修,且故意设置退换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