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衡阳汽车网 苏霓

长安首个尝试总代分销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自主品牌在奇瑞、吉利和比亚迪这三个品牌的榜样作用下,时而搞分品牌战略,时而搞分网战略,在与竞争品牌未直接交锋前,已拖累了经销商,特别是2010年比亚迪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了部分经销商不堪重负退网之后,更引发了行业对自主品牌经销商生存状况的思考。

  长安汽车在东莞实行总代分销制,被很多东莞经销商看成是自主品牌在发展渠道上的一次革新,“作为总代会有销售压力,但如果网络健全,二级经销商还是能为其分担的。特许经营制下的经销商库存爆棚时,往往只有它们自己在硬撑。”

  事实上,总代分销制这种渠道模式之前更多地是出现在进口品牌,像中汽南方曾经既是路虎、捷豹和沃尔沃这三个品牌的南区代理商,同时也是经销商,它除了直接经营上述三个品牌向销售终端出货之外,还在其授权的区域范围内向其他经销商供车。与之类似的还有意美代理的斯巴鲁、大兴代理的雷诺。因此,在自主品牌方面,长安算是第一个尝试这种模式。

  总代分销制之前为何没有其它品牌采纳?一名微车经销商指出,其实在微车行业,长安汽车一直以来就是实行的这套模式,只是现在又将其搬到了乘用车市场。他分析,长安微车在渠道开发上采用的就是重点开发的策略,对重点市场进行重点关注,这样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效果。在乘用车市场,长安品牌显然还不够号召力,因而在有潜力的市场进行重点突破也成为长安汽车急需解决的问题,东莞市场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明显的范例,借助有实力有经验的经销商在短时间内覆盖整个区域市场,从而做到后发制人。不过,总代分销制也有非常明显的弱点,渠道发展不平衡与渠道数量的不平衡,让对手有可乘之机。在微车市场,长安的市场份额之所以一直居于五菱之下,最主要的是五菱早已通过低端渗透,将渠道覆盖到二线、三线甚至四线区域,而长安受制于总代分销制,对下级市场的渗透力不够,因而错失了市场先机。最为致命的是,二级经销商的品牌忠诚度有限,而厂家的约束力也不够,以致无法在所有的经销商内都实行统一的服务标准,这也是为何大多数乘用车品牌没有采用这种渠道模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