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衡阳汽车网 苏霓

“市场上搞促销活动的很多,送油票送大礼包,送什么的都有,但买车的人还是寥寥。”郑益斌无奈地表示,“消费者还是看重政策带来的优惠,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

  一家微车企业的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市场环境不好,我们现在经常四处出差。”据该负责人介绍,该品牌的经销网络已渗入县市四级市场,但是今年销售仍不容乐观。

  在全国车市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很多经销商都面临库存直线上升的压力。

  “目前销量不如预期,但从集团层面来看,销量的绝对值仍在增长。”程琴说,“销量的增长主要是因为有新网络加入,估计全国的销售状况都差不多。但从整个大环境来看,河南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市场前景仍然看好。”

  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00辆,但许多二三线城市不足百辆。

  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曾表示,中国的二三线城市正处于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发展期,经历了二季度的低点后,下半年汽车市场增速可以增长到10%左右,但是任何不利的汽车政策都极有可能造成“车市熄火”。

  车市观察

  利润受损让企业更受伤

  进入7月,汽车市场将进入传统淡季,对于今年惨淡的车市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受国家宏观调控、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退出、日本地震等因素影响,今年我国汽车产销出现了大幅回落。但是,真正令企业受伤的不是产销量下滑,而是利润受损。

  早在今年5月,汽车企业就已出现盈利下滑的苗头。一季度财报统计显示,我国21家整车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总计1775.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净利润总计78.29亿元,同比增长14.2%;净利率由去年一季度的5.1%降至4.41%。

  在5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开的月度信息发布会上,协会负责人称,“我国汽车行业历来是销售额增长幅度高于产量增长幅度,利润增长幅度高于销售额增长幅度。但在今年,利润增速明显低于销售额的增速,说明汽车行业的效益在下降。”

  他进一步解释,按照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期望,应该是产销增速下降的同时效益不断提高,但现在是增速和效益同时下降,可见汽车行业并没有达到国务院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对于汽车企业来说,今年最大的困难不是销量,而是效益。

  不可否认的是,销量增速的放缓对汽车企业的成长大有裨益,比如有利于企业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有利于行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甚至有利于加速行业整合的步伐、顺应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在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汽车产业应顺应这一趋势,改变粗放型的增长。

  但是,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10年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维持在2%~3%。正是汽车工业地位的不断提升,令汽车企业及主管部门对于这一市场的预期偏于乐观,各地扩充产能的工程不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