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衡阳汽车网 江涛
这些热火朝天的新能源汽车工业基地一方面推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由于地方各自为政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内的口号式宣传现象严重,“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世界水平好时机”等说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差距,也使很多人盲目乐观地估计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统一标准缺位
目前,尽管新能源汽车基地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然而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及目标仍未明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统一标准缺位、企业各自为政以及多头管理的尴尬状态。
王丽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目前电动汽车执行的行业标准有七八十个之多。在政策性法规之外,公安部有公安部的标准,交通部有交通部的标准,统一标准的缺位问题十分突出。从科技部推行“十城千辆”到“863工程”再到“三纵三横”,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研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制定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但是行业标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新能源企业发展的手脚。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亟须统一标准出台。
5月底,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也表示,中国在新兴产业的一些领域或产品,技术路线、发展方向还不十分清楚。例如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是什么,现在重点发展的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是不是最终产品,并不十分明确。他指出,混合动力车现在有了一些进展,但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电动车开发刚刚起步,总体上还处于初级探索和跟踪外国技术阶段,主要设备和材料都依靠进口。发展新能源汽车下一步要集中解决哪些问题,包括技术路线问题、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投入问题、政策支持问题,必须尽快明确下来。
然而在这些问题的明确过程中,不仅涉及到技术层次的可行性,还由于其中所体现的技术路径选择在不同厂商间引来的资源争夺,更增加了其尘埃落定的难度。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中,财政扶植重点从最早单纯的纯电动汽车,转向与混合动力汽车共享,是由于考虑到现状下技术可行性的因素,也是弱混技术储备企业和强混技术领先企业之间的博弈结果。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扶植自主品牌发展汽车工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