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衡阳汽车网 苏霓

外方收权

  今年上半年,奥迪完成销量近14万辆,同比增长35%,竞争对手宝马(包含MINI品牌)和奔驰分别完成12.16万辆和9.5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60.8%和59%,而且豪华车品牌更是利润丰厚,中国市场成了全球车企的“利润奶牛”。随着中国市场成为全球不少车企的第一大市场,外方和中方对利润和话语权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奔驰这次渠道融合事件中折射出的外方强势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早在2006年,宝马就进一步增强在合资公司中的话语权。2006年8月,分属华晨宝马和宝马中国管理的两个部门——服务部和配件部,经过调整,都由宝马中国进行管理。2007年3月,负责生产的吴佩德接替施润博担任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随后,宝马大中华区业务拓展总监戴雷被任命为华晨宝马营销高级副总裁,合资公司的销售权顺势划归到宝马大中华区。短短的几个月内,合资公司的市场推广、品牌传播、广告投放和渠道管理也一并纳入宝马中国旗下。“华晨宝马的一把手由外方担任,德国人很强势。大到新车型的引进,小到如何在中国市场进行推广宣传,几乎全部重大决策都是宝马单方面说了算,华晨汽车 给我们的印象就是车型生产厂家。”华晨宝马的一位经销商总经理告诉记者。

  “不过凡事都要辩证地看,外方也担心失去中国市场,而迎合中国的合作对象。把双方的合作时间段拉长来看,这项合资其实都是互利的。北京奔驰交出销售渠道的权利,换来的是奔驰对其发展自主品牌的支持。北汽集团在今年上海车展上亮相的BC301三厢车型的外观造型设计几乎和奔驰的B200没有什么差别,这中间可能就存在利益交换,比如奔驰可能会转让一些设计专利给北汽。华晨汽车发布的SUV车型和宝马的X1造型也非常像。”新华信咨询公司汽车服务质量管理解决方案副总经理金永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