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衡阳汽车网 苏霓
虽然6月份国内车市出现短暂回暖,但7月份车市并未再接再厉,维持个位数增幅的中国车市正逐步向恢复元气之中的北美车市看齐,跌幅巨大。
昨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公布了7月份产销数据,7月产销虽然均超过100万辆,但与6月比却分别下降6.96%和11.19%,与去年7月份相比,虽有增长,但却是增幅极小,分别为1.26%和2.18%。
这种态势基本与美国市场相差无几。根据美国汽车新闻网统计,7月份美国市场的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1%,达到105.9万辆。从高位探底的美国市场处于缓慢恢复中,另一方面,曾经遥遥领先于美国的中国车市从今年4月份起开始猛踩刹车,两者差距正在慢慢缩小。
而自主品牌车企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冷暖交替”。
自主品牌跌至“冰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7月份中国车市仍保持低速增长的原因在于国家宏观调控及汽车鼓励政策的退出。
“7月是汽车产销传统淡季,多数企业进行设备检修和高温放假,影响产销总量。”董扬坦言。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自主品牌车企出现了近年少见的大规模下滑。根据中汽协数据,7月份,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创下近年最低,仅为36.13%,占有率环比下降4.1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3.79个百分点。
董扬认为,自主品牌大幅度下滑与交叉型乘用车下滑较快有关。据统计,7月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下降23.51%和16.24%,是细分车型中下滑幅度最大的车型。“各种利好政策到期或结束对微型车企业影响最大。”董扬称。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对小排量车的未来表示担忧,国家鼓励购买和使用小排量汽车的政策至今没有实质的内容,造成1.3升以下乘用车市场萎缩,“未来政策走向对自主品牌产品不利因素多,如节能车标准和补贴的变化、鼓励合资自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