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广州日报 苏霓
不仅是加价费用计税的操作难度大,包括此次修订稿中增加的增配费、装饰美容费两项计税内容,也很难真正操作。因为即使消费者要出钱给爱车增配及装饰美容,但根据消费者意愿,在实际购车过程中经销商可以将其名义上作为赠送的形式来避税。另外,虽然此次修订稿说明“凡不按规定开票的,主管税务机关依发票管理办法对经销商进行处罚”,但不止一家经销商表示,如果消费者要求避税而经销商配合,税务部门很难查实加价费用是否计入了发票当中,因此对税务部门来说,这一规定也是很难操作的。
业内人士:“加价计税”过于超前
有分析认为,“加价计税”一旦实行,对当前仍处于低潮的车市无疑又是一个不利因素。不过,车市分析人士张景添则表示,加价现象主要存在于一些紧俏的SUV、豪华车甚至奢侈级别车型,这些车型的消费群体对价格相对不敏感,因此“加价计税”即使实行,对车市销量也没什么影响。
张景添表示,尽管在对修订稿的解释中,明确了不对加价行为是否违法进行肯定或否定,但归根到底,这项规定最终带来的影响仍是加价售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否被“正名”。“因为,此前消费者投诉经销商加价售车而没有结果,很大原因在于消费者没有掌握证据,加价费用都是私下交付没有凭据。所以,如果将加价费用计入发票来征税,消费者就有了投诉的依据。铁证在手,相关管理部门如何对此进行认定并采取处罚措施,这就很费踌躇。一旦认为违法,那经销商就会更主动去为消费者避税,加价征税的难度就更大;一旦认为合法,那就是官方为加价购车正名。所以,“加价售车”是否合法,最终需要一个结论。在结论出来之前,“加价计税”就显得过于超前了。也许最后的结果,就是“加价计税”倒逼“加价售车”被管理部门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