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江淮汽车 苏霓

  西南证券分析师刘峰表示,对于今年国内汽车业的大环境而言,通过固定的关联企业进行配件采购对于控制成本的作用明显,但其带来的应付款项的增多和对关联企业依赖加重的风险也随之提高。

  另一方面,关联交易最大的特点就是各个企业互为参股或控股公司,因此,双方的交易是在非竞争性的环境下进行的,很容易通过产品溢价等方式进行利益的输送。而这种输送往往会比较隐蔽,在报表里是不可能看出来的。

  证券分析师赵跃则指出,江淮并非唯一一家关联企业众多的车企集团,日前在上汽整体上市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正是其上市关联企业华裕汽车,在香港上市的华晨汽车更是凭借对关联企业的利润操作不仅摘掉了ST的帽子,还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股价与盈利齐飞。

  记者则在调查中发现,江淮汽车“上半年报告期内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关联交易总金额”一项中,虽然今年上半年仅比去年增长了1%,但构成却发生了变化,其中上半年江淮汽车通过向关联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8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69.3亿元提高了27%,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58.88亿元,同比只增长了13%,相比之下,江淮在与关联企业的交易中,“顺差”近30亿元。

  而这也解释了对于关联公司延峰伟世通有买有卖的行为,“公司统一采购,然后再销售给关联企业,”江淮相关负责人并不避讳这一操作,而延峰伟世通内部人士也表示,江淮主要是采购者,唯一向延峰伟世通出售产品的可能性就是其自己买入配件,然后转手卖给配件商,从中赚取差价。

  虽然在关联交易中净赚30亿元,但江淮的投资活动并不顺利。半年报显示,由于购买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操作不利,江淮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70.76%;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大幅增加也主要靠短期借款增加带来。这种投资方式显然会使企业短期内的资金压力增大。

  为了后续产能扩张的需要,今年上半年,江淮提交了公开增发募集资金的方案,拟增发数量不超过 1.5 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 28 亿元,该方案将在中国证监会审核批准后实施。

  被“期待”的调整

  王朝云对于分网的传言很无奈,“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反正我现在是根本没听说有这种计划。”

  近日,有媒体消息称,江淮汽车组织架构将调整,方案将在9月份正式通过。据透露,本次架构调整主要涉及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乘用车事业部和商用车事业部。其中,乘用车事业部将分成两个:销售一部负责瑞风、瑞鹰和宾悦等偏商务车系列。销售二部负责和悦、同悦、悦悦等轿车系列。这种组织上的分离反映在市场终端,自然就是目前自主品牌很流行的销售渠道分网。

  对此消息,王朝云虽然表示并不知情,但并未否认江淮内部是曾有过这种说法,该设想显然并没有被采纳。江淮内部相关人士则直言,“比亚迪倒是很早就分网了,但你看现在是什么结果?”

  记者了解到,江淮乘用车事业部下辖的营销公司早就根据车型推行了分部制,两个部门分别负责偏商务车型和轿车车型的销售。以解决两类车型各有自己客户群的问题。而在终端销售上,分网也在潜行中,但并非彻底的分网,而是根据经销商加入的时间和条件由其自由选择。分析指出,江淮这样做最主要的一个优点就是避免了比亚迪分网过程中经销商承受压力过大的前车之鉴。

  自2007年涉足乘用车之后,江淮的“事业部制”就一直在摸索中,这一点清楚地体现在乘用车事业部职员的名片上部门和职务的变化。最初的乘用车部门由乘用车制造公司和乘用车营销公司组成,之后合并为乘用车事业部(公司),将产、供、销合并在一起。商用车方面也是如此,目前,商用车事业部下面有三个营销公司,分别负责轻卡、重卡和客车底盘的销售。

  “现在我们有五个事业部:乘用车公司、商用车公司、国际公司、多功能商用车公司、发动机公司。”江淮股份公司市场部科长张健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说。

  业内人士指出,显然,在比亚迪模式恶果呈现以及目前国内销售环境下滑的情况下,江淮短期内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实施分网战略。

  但是,业界还是期待着江淮的调整。因为与其他自主品牌相比,对商务车更为倚重的江淮似乎更有彻底分网的必要性。

  首先,从车型特点和营销上来区分,瑞风、瑞鹰与轿车放在一个渠道里销售并不会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