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中国经营报 苏霓

  一场酝酿已久的重组终于拉开了序幕。

  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从长安汽车(000625.SZ)相关人士处独家获悉,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的重组整合方案已经递交到国家发改委并等待审批,铃木在中国的发展将迎来全新的局面。

  这是一场姗姗来迟的重组整合大戏。早在2009年11月,长安汽车整合了中航汽车旗下的哈飞汽车(微博)和昌河汽车之后,关于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的重组事宜就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然而,将近两年时间里,各方难以理清的利益纠葛始终让重组事宜始终难以揭盅。当然,如今的整合也仅仅是个开始,长安汽车接下来还将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

  整合终落地

  一个月之前,长安汽车一位高层人士还非常平淡地告诉记者:“暂时还没有整合(指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整合)的考虑。”一个月之后,整合进程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整合方案不久前已经递交到国家发改委,接下来,长安和铃木方面还要对一些具体操作细节进行讨论。”日前,长安汽车一位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大致的整合方式,就是将昌河铃木并入长安铃木体系,未来,昌河铃木将成为长安铃木的子公司或者说第三工厂。”

  此外,据该人士透露,双方在整合后合资公司的股权比例方面也将作出约定和调整,“铃木将在新的长安铃木中增持1%的股份。”

  据记者了解,一直以来,在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中,中外双方的持股比例都为51%∶49%,按照上述长安汽车相关人士的说法,昌河铃木并入长安铃木之后,中方双方汽车在新合资公司里的持股比例将为50%∶50%。

  以性格倔强“著称”的铃木株式会社CEO铃木修,曾多次提出要增持铃木在合资公司中的股权比例,以此来实现地位对等及利益最大化。

  现在,铃木修即将达成所愿,但这对长安汽车却带来了不少的麻烦。西南证券汽车分析师刘峰表示:“按照2010年开始执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铃木增持长安铃木1%的股权之后,长安汽车要想将中方资产合并入财务报表,就必须确保长安汽车在未来合资公司中具有控制权。”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中方控股合资公司的,合资公司业绩应当可以纳入中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此外,如果中外双方合资股比对等,母公司拥有子公司半数以上表决权的,其子公司也应当被纳入母公司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而表决权的多少,主要是由董事会成员组成来决定的。

  不过,对于在未来新的长安铃木合资公司中,长安汽车方面是否会拥有更多的董事会人选或者说半数以上的表决权,铃木(中国)方面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迟来的收编

  铃木方面不松口,但整合却在推进,这背后其实也体现出了长安汽车方面的急切之情。

  2009年长安汽车整合昌河汽车之后几个月,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曾主持召开了一次董事会,并对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的整合进行了商议。但随后,长安汽车方面却发现铃木正在动其他的心思。按照长安汽车一位内部人士的说法:“铃木想借整合之机腾出一个合资名额,进而与其他中国车企建立新的合资公司(相关政策规定,一家外资汽车企业在中国只能有不超过两家合资企业)。”而据记者了解,铃木方面的确在2010年接触过很多长安汽车之外的中国车企,其中包括上汽、一汽等。针对铃木这一举措,长安汽车采取了反制行动,主动推迟了长安铃木与昌河铃木的整合进程。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安汽车正在吞咽着“不整合”的苦果。由于中外双方摩擦不断,“两个铃木”最近两年几乎没有全新车型出现,而在具体销量方面,被母公司消极对待的昌河铃木2010年销量只有7万多辆,这一数字甚至只有合资公司上海大众该年销量的7%。

  逐渐的,长安汽车开始越来越多的遭受业内关于其整合进展缓慢的质疑,包括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的整合缓慢,造成的长安汽车未来目标的实现困难。

  早在2009年,长安汽车便提出要在2010年进入国内汽车集团销量排名前三位的目标,但2010年长安汽车仅实现汽车销量237.5万辆,不仅没能进入前三名,与排在它前头的上汽、一汽和东风的销量差距还在扩大。在这一背景下,整合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从而让其重新恢复市场活力,似乎是长安汽车不得不做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