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经济观察报 苏霓
博弈远未结束虽然长安铃木与昌河铃木的整合迟迟难见行动,但整合方案却早已明朗化:长期极弱的昌河铃木并入日子较好的长安铃木。
1995年成立的昌河铃木,10多年间从铃木仅引入了北斗星、利亚纳两款轿车与一款MPV浪迪,车型寥寥,销量欠佳。2010年昌河铃木销量不足8万辆,其拥有的20万辆整车和15万台发动机的产能大部分放空。
在今年小排量汽车遇冷的情况下,昌河汽车的日子更加难过。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7月,昌河铃木仅实现4.37万的销量,月销量也从年初的8000辆以上降至不足4000辆。
目前,昌河铃木的官方网站已经关闭,在母公司昌河汽车的网站上,有关昌河铃木的消息也要追溯到数月前。原计划去年三季度就发布的新车SPLASH也迟迟不现身。
相较之下,长安铃木的发展则明显好于昌河铃木,成立早期拥有羚羊、奥拓等畅销车型,近年铃木继续将其全球战略车型雨燕、新一代奥拓等车型引入长安铃木。今年1-7月,长安铃木实现13.41万辆,同比增长近20%。
产能紧张的长安铃木第二工厂也逐渐有了眉目,据重庆地方政府披露消息,长安铃木将在重庆巴南区建设第二工厂,该工厂总投资50亿,计划产能整车25万辆、发动机30万台。今年启动建设,计划2013年投产。
根据长安方面透露的整合思路,昌河铃木的品牌将消失,车型统一归入长安铃木,昌河铃木旗下的工厂变身为长安铃木第三工厂。
虽然整合方案的大方向上双方取得一致,但倔强的“铃木”与态度强硬的长安在这场整合大戏中的较量远未结束。
据了解,虽然铃木被迫接受了长安“5年内不另找新合资伙伴”的整合条件,但却要求提高增加在合资公司的股比,之前,铃木在两家合资公司中所占的股份都为49%。铃木方面强烈要求将新合资公司的股比设为50:50。
如果新合资公司的股比设为50:50,合资公司的业绩继续并入长安汽车(000625.SZ)就增加了难度。根据2010年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母公司一般情况下不能将不具有控股权的子公司业绩并入报表,除非母公司对子公司具有实际控制权。
也就是说,在合二为一的新合资公司中,长安要在董事会中占多数,拥有半数以上的表决权才能保证合资公司业绩并入报表。
对于长安集团来说,取得新合资公司的董事会主导权要“寸土必争”,一来并入上市公司报表、提升业绩;二来保证中方在合资公司中的话语权。长安要求铃木5年内不另找合资伙伴,其考虑是在未来5年引入铃木主要的车型与技术,在掌握主要车型与技术之后,铃木是否再找新合作伙伴都不重要了。要实现这些设想,前提是掌控合资公司主导权。
铃木不会不明白长安方面的用意,是否会在新合资公司的董事会席位、表决权上做出让步,还是未知数,双方还会在新合资公司的实际掌控权上继续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