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21世纪经济 苏霓

矛盾的同捷模式

  设计团队的不稳定,加上家族式管理的缺陷,同捷在项目中缺乏预警机制,设计中甚至经常犯同样的错误,导致成本增加和利润增长乏力。

  与国外汽车设计公司相比,国内设计公司普遍以低价取胜。“一般国外设计公司的设计价格是国内设计公司的6-8倍。”某设计公司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以前期造型设计为例,国外著名的设计公司造型设计,没有低于一两百万,少则百余万,多则三五百万,国内的设计公司价格少的只需几万元,多的也不过几十万。这也是同捷十二年前成立时,能够得以生存的空间。

  1999年身为博士生导师的雷雨成和另外10个人一道成立了今天的同捷公司。这11个人,有的是汽车系的教师,有的是雷自己带的博士生。大家一共凑了120万人民币,雷雨成一个人出了30多万,作为大股东。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本土汽车设计公司之一,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其业务量和人员规模取得了超乎想象的增长。

  与国内多数设计公司一样,以学校为依托,同捷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成本。如现有的1000多名员工中,有一半都是学生和实习生。这也为同捷的低成本运作创造了空间。

  不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同捷这种运作模式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从成立至今,同捷家族式管理的色彩异常浓重,尽管公司也曾多次尝试聘请职业经理人进驻同捷,但大股东雷雨成难以割舍的权力欲决定了最后只能是职业经理人的黯然下课。而在企业中,雷也大量启用亲朋好友。家族式的管理使公司有技术含量和有经验的人才大量流失。

  虽然不断涌入大批的毕业生和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新人,成本低廉,不过,由于大学生和实习生来了又走,同捷成了汽车设计界的“黄埔军校”,设计的项目质量也经常通不过客户的验收而收不到尾款。国内多家自主品牌企业,因为设计验收不合格,同捷都有少则百把万,多则几百万的回款无法收回,使同捷的利润难以提高。

  “从事设计五年以上的设计师越来越少,每年的人才流动率高达30%,影响了同捷工程款的产品质量和设计进度。”某整车厂一位研发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记者了解到,正是因为设计团队的不稳定,加上家族式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同捷在项目中缺乏预警机制,在设计中甚至经常会犯同样的错误,导致了研发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空间增长乏力。

  为了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同捷也曾试图进入整车行业,并研发了可以给任何企业使用的超级平台,即购买同捷的超级平台,设计不同的车型。

  不过,由于业内对超级平台模式的认可度很低,特别是中大型企业,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根本不可能采用超级平台模式,这使得同捷的超级平台也可能与上市一样,还有很长很艰辛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