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站编辑

冲击有限

  今年前8月,外资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占比仅1.05%。即便交强险业务开闸,其对中资财险的冲击也非常有限。

  外资财险公司之所以热衷争取交强险经营资格,主要因为如果不能开展交强险业务,商业车险开拓也面临“天花板”——消费者往往会在一家保险公司完成交强险和商业车险的投保。

  因此,目前如利宝保险等外资财险公司都是采取和中资公司合作的方式经营商业车险。

  外资财险进入中国后,多年来保费增长有限。保监会公布的前8月保费数据显示,外资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在财险总保费中占比仅为1.05%。

  在外资财险业人士看来,外资财险公司参与交强险,更多是出于冲破“天花板”,拓展商业车险业务的诉求。

  对此,多位中资财险公司负责人表示并不担忧,由于外资财险规模小,即便交强险业务开闸,其对中资财险的冲击也非常有限。

  那么,外资进入能否带领交强险走出困局?国泰财险一位负责人认为,交强险经营好坏也有个体差异,外资财险的先进技术及丰富管理经验都是有利因素。

  不过,前述资深财险业咨询人士认为,保险业的服务特性要求公司对当地市场和文化有深刻了解,外资财险在这一点上并不比中资财险占优;其次,外资公司管理成本较高,其规模效应却弱于中资财险,因此综合费用率并不一定比中资公司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曾发表言论称,交强险应向外资公司开放,可充分吸收利用国外经营的相关经验,改善我国的交强险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