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站编辑

比亚迪“顺利脱身”?

  而针对此前业界质疑的比亚迪“电池包未经过检测”,专家组也专门对此进行了鉴定。

  根据当日比亚迪公布的鉴定报告显示,在6月份,专家组对比亚迪的电池包物料(电池包密封上盖、模组缓冲垫、正负极动力线、正负极动力引出支架、手动维修开关外壳支架、动力铜排绝缘套管、电池包信号线槽、铜排保护盖等)进行了专门检测,最终,专家组认为,比亚迪E6电池包内所有聚合物零部件均有阻燃性,最低等级为FV-1/UL 94 V1。

  这意味着比亚迪“电池包”首次经过第三方力量进行了安全测评。

  尽管从当日公布的检测报告看,对比亚迪电动车安全问题给出了颇高的评价,而8月6日在资本市场上也得以股价大涨的呼应,但亦有观点认为,对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发展而言,是否利好?效果待看。

  在给予比亚迪高度评价的背后,业界依旧存有相关检测机构和政府部门或许出于担忧不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整体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所以让比亚迪“顺利脱身”的担忧。

  无论比亚迪能否真正脱身“5·26”事故,但事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问题仍待解,即相关强制性标准的缺失。

  “尽管在现有标准中没有特别强调系统的重要性,但是在整车的碰撞试验中,实际上是对系统的一种考核,包括绝缘、电解液泄漏,还有电池安全事故、安全功能设置等。”吴志新介绍,他们正在做整车电池系统安全的研究,希望在电池的安全标准中补充电池的系统安全,但是不会去掉单体和模块。

  “没有绝对的安全,该事故对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吴志新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在做车辆星级标准测评,希望技术能有所革新。如国外正在研究电池内部的新材料和技术,比如隔膜,凝胶状的电解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