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广州日报 本站编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本土品牌(自主品牌)下半年甚至未来2到3年都很难改观,今后3到5年内可能一半左右的本土品牌汽车无法存活”的话音未落,7月本土品牌轿车市场份额降至2008年9月以来的新低。在中国市场上的汽车品牌已经过百,全球最多,参考跟中国类似的美国市场,当年也有上百家汽车品牌,经过残酷的竞争之后,只剩下美国三大和外来品牌了。也许,中国的本土品牌能存活下来的也不过十个,到底哪些本土品牌能生存下来呢?

  现状堪忧:本土品牌份额降至最低

  本土品牌的生存状态是汽车市场的一大隐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在7月刚刚发出警告,这是迄今为止对本土品牌最悲观的看法。

  中国汽车统计数据显示,本土品牌乘用车在7月份的销量是41.16万辆,比上月下降17.6%,比上年同期增长12.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6.7%,占有率比上月下降2.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1~7月,本土品牌乘用车销售356.41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2%,低于乘用车总体增长速度6.4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8%,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

  中汽协也透露,7月本土品牌轿车市场份额为2008年9月以来的新低。

  相比之下,1~7月,日系、德系、美系、法系和韩系均为正增长,其中德系增长达20.5%,远高于其他系别增速;从累计市场份额比上年同期增长情况看,德系、日系上升明显,韩系、美系和法系基本持平。

  雪上加霜:限牌迫使逃离大城市

  随着广州加入限购行列,国内想限购的城市跃跃欲试,这给处于低端市场的本土品牌巨大打击。“随着更多的中国城市限牌,全球车企的扩大生产,中国汽车业的竞争将白热化。”董扬说,“与全球品牌相比,国内本土品牌的品牌形象和研发能力较弱。因而,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也就不可避免。”

  本土品牌在大城市的销量并不大,但品牌宣传的意义还大过实际销量,现在连这一据点也开始失守了。海马在广州仅剩下一家经销商,而比亚迪、奇瑞、吉利也不断收缩在广州的经销商。

  将销售网点撤出实施限牌的大城市,向周边二三线城市转移,将成为多数本土品牌厂家不得已的选择。而在这些以往的“势力范围”,现在还有更多的合资公司低价产品以及新兴的合资自主品牌,在抢占纯本土品牌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