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经济观察报 本站编辑
深化两翼战略
按照祁玉民的设想,华晨集团未来规划是,通过深化推进以华晨宝马合资板块和已经启动的高端专用车项目为首的“两翼战略”,力保中华轿车和金杯客车这两大自主品牌可持续的研发投入,最终形成合资板块业务和自主板块业务协同发展的理想状态。
专用车方面,据祁玉民透露,华晨在大连布局的专用车基地一期项目最快将于下个月投产,率先下线的是一款与美国第一救援公司合作开发的高端消防用车。按照规划,专用车项目总体规划10万辆,一期准备开建12个厂房,年内将建成3个厂房,产品涵盖消防车、环保车、机场摆渡车、残障车还有豪华房车。
“自从把宝马年产40万辆整车的第二工厂和年产40万辆发动机这两大项目拉到沈阳后,我心里踏实了一半,另外一个10万辆专用车项目启动,我心里彻底踏实了。”祁玉民坦言,华晨集团两翼战略的成功启动,将对华晨做好金杯和中华这两大自主品牌业务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而在自主品牌业务盈利能力较差,且研发能力相对薄弱的前提下,祁玉民选择的是从外资伙伴宝马处汲取能量。在本质上,类似的做法与一汽依托大众、奥迪、丰田和马自达等合资项目赚钱来打造奔腾和夏利,上汽依托大众和通用合资项目的收益打造荣威和名爵,和广汽依托丰田和本田合资项目盈利发展自主乘用车品牌“传祺”,并没有太大差别。
为确保对自主品牌可持续的资金投入,一方面,通过华晨宝马稳健盈利,给中华和金杯这两大自主品牌项目输血;另一方面,借宝马扩产以及提高本地采购比例的机会,迅速在上下游产业链挖掘“宝马商机”,比如,用金杯汽车给国产宝马新项目进行配套,逐步扩大申华控股代理宝马品牌4S店经营业务等。
除此之外,祁玉民还不忘通过资本运作,用华晨集团的钱不失时机地炒自己的股票赚钱。最近一次典型的案例就是,在华晨中国发布半年报后不久,大股东华晨集团就通过瑞银配售1.25亿股华晨中国,直接套现近9亿港元。
与此同时,在项目研发、生产管理和品质把控上,祁玉民认为华晨同样应该“师从”宝马。“宝马有个团队,暗中(在技术和管理)支持我们(发展中华轿车)两年多了,另外在整车平台的开发上,一个是面包车一个是轿车,宝马都承诺支持我们开发新车平台,不久前我们刚在德国签完技术合作的协议。”
“从集团角度来看,利润贡献主要是华晨中国,而后者盈利主要靠华晨宝马;中华轿车今年有望扭亏为盈,我们定的目标是盈利2000万元。”祁玉民告诉记者,在合资板块业务盈利的支撑下,中华轿车计划用2-3年时间,通过产品结构的全面优化,形成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在上月底开幕的成都车展上,华晨推出了两款A级轿车中华H230和中华H320,加上前期推出的中华H50和中华V5组成的B级车“组合”,祁玉民希望中华轿车可以在2013年真正发力。“中华轿车的盘子会越做越大,大到一定程度,会考虑在香港(回归华晨中国)或者内地单独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