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经济观察网 本站编辑

“供应商甄选的总体原则是,在确保品质符合全球统一标准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做到采购成本削减最大化。”奇瑞捷豹路虎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涉及发动机和变速箱等动力总成等核心零部件上,路虎在国产化初期仍将采用进口件供应。而在诸如玻璃、轮胎以及车门内饰板等非核心零部件的采购方面,则会更多依赖本土零部件商供货。

  这基本上也是延续现在奥迪、宝马、奔驰等德系高档车品牌的国产化思路。这也意味着,在保持高档品牌定位的前提下,捷豹路虎在非核心部件的造价上通过国产降低成本的空间并不大。正因为此,在选择本土采购的配件上最大程度地压缩成本也成为其选择供应商的首要原则。

  虽然并非所有的品牌都像日系、韩系一样,有着严格垄断的家族式全球供应网络,但国产豪车的供应商也大都选择将其与其国外供应商携手在华设立合资零部件企业的方式,给在中国生产的汽车提供配套。

  2006年,在奔驰E级车决定大规模国产时,北京奔驰采取的零配件采购和供应的三种模式和渠道:一是由中国零配件供应商提供;二是在中国建立合资的零配件供应商和生产企业;三是通过实现批量生产吸引国际供应商到中国来。

  同时,按照中、德双方达成的意见,北京奔驰的国内零部件采购标准主要包括:第一,汽配厂必须是各行业内前三位;第二,汽配厂的供应期限是灵活的;第三,优先考虑与外资合资或合作的企业。这意味着,没有任何背景且单打独斗的民营车企,几乎没有进入豪华车供应商的可能。

  “在系统部件的供应商,国内汽车零部件商基本没法入围采购,奇瑞捷豹路虎应该会优先考虑外商独资或者中外合资的零部件供应商;而在小的非系统集成的零散部件方面,则可能有本土零部件企业的机会。”长期研究整车和零部件配套关系的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表示。

  陈文凯告诉记者,就现在已经国产多年的奥迪、宝马、奔驰三大德系品牌而言,应用在整车上的真正意义上的本土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充其量也只能占到不足整车采购价格的20%,像国产路虎,初期能占到10%以上已经很不错。“国产后成本降低不仅来自采购环节,还有进口关税和营销费用的压缩。”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捷豹路虎项目就开始在国内寻找合适的配件企业作为未来国产化的合作伙伴,今年年初,民营零部件企业宁波华翔正式被圈定为捷豹路虎配件供应商之一。业内人士认为,宁波华翔获得此订单的代价是低于行业底线的报价和几乎为零的利润预期。

  就连竞争对手也看出了,宁波华翔是宁可亏本也要拿下这一单。对于在技术积累和品质口碑上没有优势的民营零部件商来说,只有血拼价格,才能在即将到来的豪车国产化盛宴中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