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消费者报道 本站编辑
消费者维权受阻
吴杰瑞是一辆奥迪R8的车主。今年6月12日,他驾驶奥迪R8行驶在杭长高速黄湖路段时,从后视镜发现汽车尾部起火。虽然采取了灭火措施,但火势太猛,直到消防到来之后才将火扑灭。而后,消防出具的消防报告指出,起火的部位是轿车后部发动机左面区域,起火原因是零部件故障。
吴于 2014年3月份花了上百万钱购买的这辆跑车。此前,该车不下3次易主。吴认为,汽车自燃属于车辆质量问题,厂家应该承担相关的赔偿责任。
事故发生后,奥迪从德国派来专家检查该自燃车辆,随后委托就近的杭州和诚滨奥4S店和吴杰瑞进行沟通。记者就此事拨通该4S店售后经理杜巨君的电话。杜回复说,由于车辆燃烧过于严重,已然判断不了起火原因,建议吴杰瑞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问题。
吴先生上网搜索了相关车型的质量情况,发现此款轿车在台湾、泰国和德国均有自燃的事例出现。2007年,德国测试小组在对此款轿车进行测试时自燃就超过3辆。这让他更不能接受厂家的说辞。
然而,面对厂家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该问题的回复,也着实为难住了他。“一旦踏上法律维权的路,少则半年,甚至一两年都解决不了问题。这期间还要专注官司,可能都做不了其它事情。”他认为,走法律途径维权的成本相当高。面对这辆尾部已燃烧殆尽的跑车和一份消防的火灾鉴定报告,吴也颇感无奈。
至本刊发稿前,吴告诉记者,他目前只收到厂家从口头上告知他车辆自燃的相关情况。他要求厂家出具一份书面的检测报告。待该检测报告出来之后,他再决定是否走法律途径。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的肖文彬律师。他认为,“此类现象存在‘举证难’的问题。虽然消防部门出具的消防报道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是由于在事件中,消防部门并不是双方都认可委托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所以在司法实务中,厂家往往以此为由不予认可。”
吴杰瑞遇到的状况是自燃车主维权的一个缩影。由于车辆一旦自燃,毁坏情况就会很严重。“举证难”就成为维权的第一个难点。而后厂家一再推辞,用4S店当挡箭牌又让消费者维权的路困难起来。
肖文彬建议,一旦车辆发生自燃,应马上报警,保存好交警的调查笔录,充分利用周围的监控视频,多取证,才会有利于维权。
“自燃发生之后,车主应尽量保护好现场,通过拍照拍摄的方式尽量还原现场情况。有了更多的事发现场的证据是有利于鉴定的。”蒋建平则认为,自燃原因存在鉴定难的情况,但并不是鉴定不出来的。
截止记者发稿时,中国汽车质量网和汽车投诉网的投诉中,仅22例得到解决,占比19.3%。
“一些车企和经销商为了短期的考核目标,对消费投诉进行隐瞒或者拖延,保住了收益,但却丢失了品牌口碑和形象。”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张志勇指出,汽车厂家和经销商应该积极面对消费者的投诉。因为这不仅仅事关单个消费者,也关系到品牌的口碑和形象。
随着涡轮增压技术越来越普遍应用到民用车的市场环境下,在各大汽车品牌纷纷加入涡轮车阵营的趋势中,或许有需要严格审视涡轮增压技术的风险,,毕竟生命是不可以开玩笑的。
调查报告二:涡轮增压车型自燃几率大? 专家意见不一,模拟试验见明火
随着涡轮增压技术的兴起,市场上带“T”的车型已经成为主流,相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增压发动机可以提供更大的输出功率,而涡轮增压由于其通过废气驱动涡轮进行增压,经济性强于机械增压,遂逐渐成为各厂家优先选择的增压解决方案。
在涡轮增压车型推向市场的过程中,消费者对涡轮增压车型的接受程度不尽相同,小排量高功率的涡轮发动机在带来充足动力的同时,相对控制了油耗。但由于其工作时的高温高压对车辆的安全性也带来了相对应的隐患。
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汽车可能容易导致自燃,即是其中的指控之一。
大众途观自燃悬疑
2015年4月13日下午,苏州金枫路东创科技园地下停车库一辆购买刚满半年的大众途观自燃。苏州公安局吴中分局木渎派出所出具的证明显示,该车辆时发动机着火,发动机已经烧毁,现场未见其他人员。
车主在事后与大众方面相关人员在商讨赔偿事宜的录音可以知道,其途观车的EA888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一直存在泄漏机油现象,打开油气分离器出来的管子和涡轮进气管里面都可以发现有机油。车主也表示,正常的涡轮车油气分离器出来的管子和涡轮进气管里面是不应该有机油的,这些地方有机油是不正常现象,而且这个问题大众方面一直没有有效解决。
虽然,厂家与车主对自燃的原因说法不一,但车主在2015年5月11日取得苏州华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大众4S店)全额退车款及购置税合计314312元,并且没有签保密协议。
由于汽车自燃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涉及到人身安全,消费者对此非常关心,而媒体对车辆自燃的报道也相对较多。然而导致自燃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集中在线路改装、老化和发动机漏油三方面。其中,发动机漏油与涡轮增压可能存在密切相关。
涡轮增压发动机易致自燃专家意见不一
线路改装和老化可以通过人为措施进行避免,而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由于涉及到发动机和零部件的设计而难以由消费者自身去解决。虽然在自燃的车型当中的确出现了因发动机漏油,机油与涡轮接触导致燃烧的情况,但说涡轮增压车型一定具有巨大的安全隐患,这一结论严格来讲只具备可能性,而没有足够的案例或统计数据印证。而消费者对此也众说纷纭。
“涡轮增压发动机工作时候外部温度高,在正常工作中没有问题,但如果发生燃油或机油泄漏,并且触碰到热源,会有燃烧的可能性。”清华大学汽车高级工程师肖建华在接受《消费者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
曾在 广汽集团 做过事故原因分析的一位陈工程师亦对本刊记者说,在可以断定起火位置位于发动机的自燃案例中, 由于机油泄露然后与涡轮接触产生燃烧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工作时候温度很高,即使在熄火停车后,用于降温的风扇还会运转一段时间,但温度也不低。如果在这个时候,机油或者燃油触碰到高温零部件,就可能发生燃烧。
“对于涡轮增压发动机,在设计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整个发动机管路布置必须非常合理,尽量降低机油及燃油触碰到高温涡轮的可能性,否则即使是轻微的泄漏事故,也可能导致燃烧。”他认为。
不过,对于汽车采用增压技术对于汽车是否更容易自燃没有影响,也有专家持不同看法。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袁兆成接受本刊采访时则认为:“汽车采用增压技术对于汽车是否更容易自燃没有联系,汽车的自燃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汽车电路系统,电路设备设计、材料、制造和安装质量以及私自改装的质量是影响汽车自燃的主要因素,一旦出现电火花容易引起汽油或汽油蒸汽燃烧。涡轮的工作温度没有排气歧管高,机油也不容易点燃。涡轮外面温度不是很高,里面是废气的温度,即使有机油流入涡轮壳体里,也随着废气排出去了,从来没有听说涡轮增压器引发自燃的。”
在目前有关的自燃投诉案例中,不少消费者针对车辆发动机本身、发动机舱的布置甚至涡轮零部件都有质疑。而厂家在这一方面势必有所考虑。在发动机舱室设计方面,某著名车企研究院的车身部白车身科相关专家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道,由于机油并不容易点燃,涡轮增压器引燃机油造成自燃的因素很小,他们在发动机舱的防火墙设计时候,对涡轮增压发动机不会特别考虑防范其燃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