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衡阳汽车网 罗玲

  “城乡统筹”牌:“一区一主业”

  李书福承认,成都“一区一主业”的产业集群引资模式,主导了沃尔沃董事会的价值判断

  “收购融资就像百米冲刺,问题解决后,接下来的择址如同万米长跑,更强调基本体质。”李桦称,内中缘由,和福特当初选择吉利如出一辙。

  促成沃尔沃竞购交易的罗斯切尔德银行大中华区总裁俞丽萍回顾,2009年7月最后一次竞标时,吉利提出18亿美元报价,一家名为皇冠(CROWN)的美国公司和一家瑞典财团突然杀出,报价一度攀升至28亿美元,结果吉利以更低的15亿美元,获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标书。

  吉利在竞购交易过程中的反客为主,也复制到了成都在争取沃尔沃工厂项目的过程中。但这一次,李书福感受到了成都在投资落地谈判上的反向压力。

  李桦是沃尔沃项目选址成都方面的主要谈判代表。其回顾,去年1月11日签字现场,李书福“批评”李桦,说他在最后的落户谈判中“太抠,压得吉利很惨”。

  尽管如此被“压”,李书福仍然决定将沃尔沃首家制造基地落户成都,用成都官员的话解释,是“成都城乡一体化招商模式的胜出”。

  李桦告诉笔者,这得益于成都城乡统筹改革“八年之功”,使其在产业功能区布局上有充分资源提供配套基础,并实现土地、劳力等企业生产要素的充分供应。

  覆盖成都全市的城乡统筹改革于2003年启动,实施“三个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

  据了解,成都农村人口640万,借助灾后重建,已有近40万人进入600多个集中居住区,城镇化率提高到63%。在此基础上,成都配套推出被称为“最彻底”的户籍改革方案,并启动人才“回引工程”,预计今年四川农村新增劳动力达116万人,富士康、仁宝和纬创三大电子信息生产基地可实现招工40万人,和沿海地区“民工荒”形成对比。

  农民聚居后,成都230多万亩的耕地(不含林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占总耕地的1/3强,进而带动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全市116个工业开发区集约集群调整归并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再进而确定为13个战略功能区,工业企业实施“一区一主业”发展战略。

  “被确定为战略功能区的地区,只能上马既定的产业,与此无关的项目都不能上,甚至要强行撤出已经上马的无关项目。”李桦告诉笔者,这是一个革命性创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提供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一举解决了引资过程中无序招商、土地供应和产业配套等诸多问题。

  沃尔沃落户的经开区,地处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驿区被确定为汽车和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基地后,此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拿下的投资超1亿美元的某外资项目和国内某著名啤酒项目,被调整流转到了其他区县;但不久后,邻近的武侯区与之签订“南汽东移”战略协议,将有着15年历史、经营户达4000家以上的红牌楼汽车汽配商圈转移到龙泉西河超大体量的汽车商贸区域产业集群。

  李桦表示,成都经开区总体规划26平方公里,龙泉驿区558平方公里。基于“一区一主业”原则,10-20平方公里集中做汽车基地,并有500多平方公里功能区配套,对任何投资者来说,这种产业配套资源设计都是莫大诱惑。

  笔者了解到,成都经开区已聚集包括大众、丰田等1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100多个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项目,今年底整车(机)年产可望达15万辆。

  而就吉利本身而言,已在经开区运作吉利高原生产基地、吉利总部及研发基地(在建)、吉利超市综合体(在建)三大项目,累计投资47个亿。为拓展沃尔沃项目,成都方面还为吉利追加准备了近1000亩工业用地。

  李书福承认,成都“一区一主业”的产业集群引资模式,确实主导了沃尔沃董事会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