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衡阳汽车网 罗玲
万众瞩目的上海车展开幕已有5天,全球2000家企业参与,使得第十四届上海车展更加夺目,上海车展超越传统车展五大车展,直接晋级为全球“第一大车展”的呼声也逐渐高涨。与传统的全球五大车展不同,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上海车展晋级全球第一的背后,更多来自中国汽车市场规模的支撑。对于本届车展,车企老总多数认为,在车展规模和首发新车数量这两项衡量标准在外,全球媒体对于上海车展的关注,以及全球企业对于上海车展的重视程度,在这三大方面而言,上海车展无疑已经成为全球首冠。
2008年,全球汽车市场在经历了一场危机后,中国市场成为全球品牌的的救命稻草,丰田、大众等全球最大的一批汽车品牌纷纷押宝中国市场,无论是底特律还是狼堡,此时的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这自西向东的转移,作为被转移方的中国市场,在政府刺激政策的出台下和自身刚性需求的带动下,此后两年中,汽车消费呈现出“井喷”式的增,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一举突破1800万辆大关,超越美国市场历史最高数量。
2011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恢复,以北美和西欧为主的原有强势汽车市场,其消费模式步入成熟期,增速放缓开始让全球的汽车企业,开始更加重视千人保有量尚不及非洲的中国市场,但2011年的中国市场也存在变数,反观此时中国的汽车市场,在经历过两年的“井喷”式发展后,中国从2008年的938万辆一跃跨至1800万辆的全年销量,很明显中国还没有做好进入汽车社会的准备,汽车数量增长过快的而引发的弊端,在以北京为首的一线城市开始凸显出来,同时,随着油价的不断飙升,中国消费者的用车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此外,被众多品牌视为新一轮增长点的二三线市场,在2011年的增长形式也并不明朗,过度激烈的竞争将进一步削弱个别品牌的控制力,随着本土自主开始有计划的向上发力染指这部分市场,本土自主与合资品牌车型分布呈现出交错态势,而本土自主固有的成本优势,无疑将把合资品牌拖入其中。
在政策层面,2011年随着国家在个人消费端开始逐步减少政策扶持力度,原有的小排量扶持政策、以旧换新和汽车下乡三大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均已阶段性的结束;在产业端,随着中国经济的整体“被降温”,政府对于汽车产业也开始了从“大”到“强”的思考。因此汽车工业,作为拥有庞大产业链的支柱性产业,在2011年势必将面临着转型。随着政策加市场的变化,原本负责多变的中国市场在2011年又多了积分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开幕的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车展,无疑成为全球各大汽车企业展示品牌理念,推广最新品牌的最佳舞台,23万平方米展示规模的上海车展,在规格上无疑已经有足够的资本来问鼎“全球第一”车展的资本,此外,丰田社长丰田章男,大众CEO文德恩的到访,无疑又增添了“第一车展”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