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衡阳汽车网 苏霓

劣势:技术落后

  在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我们花高价买来跨国公司的快淘汰的技术,开发自己的新产品,等我们开始普及了人家就开始压价,研发出了升级产品,我们又步人家后尘。这个现象曾让不少的中国车企吃尽苦头却难以打破,永远落后一步。

  跨国巨头通过技术垄断等方式分割中国车市最大块的蛋糕,自主车企由于技术落后拿到的总是“残羹冷炙”。没有核心技术、不能游刃有余的在国际市场拼杀,自主品牌车卖再多终究只是流于形式,无法拿出核心技术这把最锋利的武器与国外车企较量。唯有依靠核心技术上的品质提升,“用技术含量说话”,自主品牌低质低价的刻板印象才有被扭转的余地。

  机会:发展新能源建零部件体系

  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是一个新的机会点。在这个机会点上,自主品牌企业要既要务虚的向政府靠拢,又要务实的进行技术研发。通过务虚吸引到政府的政策支持,通过务实积累起自身的技术优势,最终才能走在这个新兴产业的前端。

  第二个机会点是国家汽车产业整体规划。零部件体系的整体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汽车产业的重点之一,也应该是本土纯自主品牌企业的重中之重。在此之前,我们在模仿产品的时候,可以模仿人家的零部件体系。但是,真正的自主研发,需要强有力的嫡系零部件系统的支持。

  最后,我们还需要看到真真实实的市场机会,那就是努力推进汽车小型化的市场消费趋势。自主品牌企业一定要成为国内汽车小型化消费的主导力量。

  危机:产能过剩合资自主向下

  在过去2年车市高增长中,自主品牌车企坐享车市向上的利益,大部分企业对产能均实施了大幅扩张。市场一旦下滑,产能即存在过剩风险。对于自主品牌而言,由于畅销产品均集中在1.6升以下市场区间,市场下滑将促使这一区间竞争加剧,这也正是自主品牌区别于合资品牌更大的风险所在。

  而且从目前的局面来看,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将主要经营更低端的产品,直接参与与自主品牌的正面竞争。此举将打破本土自主品牌相互竞争的低端市场格局,给本土自主品牌造成新一轮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