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中华网 苏霓

【对话人物】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欧国立,我国较早研究公路收费模型和效应的经济学家。

  新京报:经营性收费公路是一个普遍现象吗?

  欧国立:应该说这是一个中国特色的现象。

  新京报:以北京为例,有一些高速公路的收入已经足够还掉贷款了,但我们现在看到其转变成经营性公路后,毛利率惊人的高,这个模式能维持,有什么存在的价值没有?

  欧国立:不管是收费还贷,还是经营性公路,这个模式并非可以无限期使用。在还完贷款或者实现前期回报之后,应该逐渐作为一个准公共产品,为大众提供便捷服务。

  造成现在这种情况,主要是在这中间形成了一个既定的利益格局,现在要改动有一定的难度。

  新京报:也有高速公路运营者认为维持收费有益于分流交通,缓解拥堵等。

  欧国立:这不是一个概念,目前这种收费收的不是交通拥堵费,而是盈利性的。

  新京报:未来的方向是什么?

  欧国立:未来不见得要取消全部的高速公路收费。以美国为例,州际高速公路基本上是准公共物品,州内高速公路收取一些很低的费用,这个费用基本上是用于维护和管理高速公路的。中国的高速公路应该也向这个方向发展,作为准公共物品,还原它便捷于民众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