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衡阳汽车网 苏霓

“十二五”汽车产业国家规划正面临“难产”的尴尬处境。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曾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基于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型“十二五”期间,中国将不再出台《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代之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工信部部长苗圩今年“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近日已正式报至国务院,目前正等待国务院审批,不出意外,这一产业规划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公布。”

    然而“意外来了”。一位国家部委相关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不会像业界热炒的那样在7月份就出台,最快也要到下半年。”他表示,最近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业内专家,都开始讨论包括电动车在内的汽车产业政策思路“不排除近期会有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政策出台”。

    该人士分析道,主管电动车的四部委对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存在分歧。其中,工信部基于销售、能源网络等产业化基础现状考虑,倾向于节能汽车(包括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和新能源汽车(包括充电式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两条腿走路”。

    至于科技部,上述人士指出,基于能源安全和赶超美日的考虑,仍倾向于“优先发展电动汽车”。目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仍在报送国务院审议,而科技部早在今年5月已低调实施《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而“另一条腿”的《节能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仅仅“即将出台”。一位业内专家透露:“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科技部手中掌握着百亿级的科技专项资金,对各地技术研发和示范运行起到很强的指导性作用。”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初步实现产业化,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万辆以上。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将实现产业化,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0万辆。”这一规划,是分管汽车工业的四部委———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达成的最新共识。

    但科技部仍不满足于这一进度。科技部一位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私人领域普及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和技术自主化进程还会再度提速,“肯定会少于10年”。科技部的专项规划指出,到2015年,仅电动车一项的市场保有量就要达到100万辆。这一指标,已经是整个新能源汽车“十二五”指标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