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衡阳汽车网 苏霓
继一汽、上汽、福田等车企的人事大调整之后,长安汽车集团上周宣布了三项重要的高管人事变动。
7月4日,中国长安集团宣布了新一轮的人事调整:原长安汽车集团副总裁邹文超接替徐留平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同时兼任昌河汽车和哈飞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党委副书记,同时兼任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院长;张宝林任兵装集团总经理助理,不再担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党委副书记。
由于邹文超由之前哈飞汽车与昌河汽车董事长的职位升任长安汽车集团总裁,由原来主管中航系车企变为全面主管,因此,有分析认为,这次人事调整预示着长安集团旗下兵装系企业与中航系企业深度整合的信号,长安集团通过人事调整逐步完成对哈飞汽车的资源整合。与此同时,停滞近一年之久的长安铃木与昌河铃木整合大幕亦将再次启动。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在昌河汽车调整并入新长安汽车集团之后,长安集团的高层也在不同场合表示,正在研究长安铃木与昌河铃木的整合方案。根据当时提出的整合计划,未来昌河铃木业务将并入长安铃木中,除了销售渠道将暂时维持现状外,昌河铃木的品牌名称将不再保留,统一采用长安铃木品牌。然而,关于具体的整合时间表和方案迟迟没有踪影。
对此,长安汽车集团综合管理处副经理梁栋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2009年徐总(徐留平)的确提过这样的想法,但这个只是一个可能性较大的方案,具体的方案和执行时间目前都尚未清楚,起码在我的层面上还没有收到消息说要正式整合。”他告诉时代周报,今年8月份哈飞将发布品牌新标志,但昌河汽车方面可能会作出调整,具体发布时间现时未能确定,但肯定会在年内完成这一工作。
而重庆长安汽车新闻发言人江爱群亦表示,关于铃木方面的整合现时还没有具体的思路,至于昌河铃木是否并入长安铃木也还在讨论当中。
长安的“拖延术”
值得注意的是,在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整合事件中的另一主角铃木汽车却始终保持沉默态度。
事实上,较早前,急于改善中国业绩的铃木汽车曾大力推动两家合资企业的销售网络与进口车网络的整合。但由于两家合资企业身处不同集团,利益不一致,铃木大力推动的三网合一计划中途搁浅。
尽管近年来中国市场喷发,各大汽车厂商在华业绩大幅提升,赚了个“满堂红”,但在早年进入的铃木公司却始终未能在中国市场上“大展拳脚”。业内普遍认为,由于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两公司在机构设置和资源分配上多有重复之处,如果两家车企将生产资源与销售网络进行整合,不仅可以化解销售渠道上的冲突,而且可以将利益最大化,提高铃木车型在中国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于是,迫切想要在中国汽车产业盛宴中分一杯羹的铃木,悄然开始了对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的整合。
由于铃木的进口车业务已基本纳入长安铃木的渠道中,国产新车也将长安方面作为优先考虑对象,先后引入尚悦、天语SX42011款两款新车,在两家合资公司中,长安铃木有着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由于铃木汽车的“重点支持一家”的倾斜政策影响,车型严重滞后且迟迟等不来新产品的昌河铃木,市场销量出现大幅“跳水”。今年1-5月,昌河铃木旗下利亚纳、北斗星两款车型销量直线下滑,特别是利亚纳车型月销量已不足2000辆。这样的业绩使昌河铃木在铃木中国前5月市场销量中仅占26.51%。
在看到在华两家合资企业的中方母公司变成一家后,铃木汽车乐观地认为,两家合资企业可以整合为一家,这意味着铃木可以在中国寻找第二家合作伙伴。因此,去年7月,铃木单方面表示“正与多家公司接洽,计划在中国成立一家新合资公司”。然而,铃木却没有想到,此举令长安“暴怒”,并导致双方合作关系一度跌入冰点。
在长安看来,在已有两家合资企业均没做好的情况下,铃木再起“异心”实在有如“陈世美”般不可忍受。更重要的是,在长安一边与法国标致雪铁龙成功牵手,另一边受到福特频频表示要加深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示好的情况下,铃木对长安而言地位已大不如前。
因此,去年8月,徐留平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暗示,铃木想要在中国寻找第二合作伙伴没有可能,还是一心一意与长安合作好,希望铃木慎重考虑。而长安集团领导甚至态度坚决地表示,如果铃木打算在中国寻找第二合作伙伴,就不整合长安铃木与昌河铃木,拖住它。
对此,有业界人士评论认为,阻止铃木寻找新的合资伙伴对长安而言并不现实,所以长安的策略是,用时间换地位,逐步增强与铃木合作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