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衡阳汽车网 苏霓
在今年整体货币政策比较紧的情况下,想获取大量资金不是一件容易事。目前,我觉得10亿元的长期债券融资对吉利来说,能解决当前急迫的资金需求,但无法解决长期的资金需求,仍然还有一个缺口的问题。
主持人:目前国内的车市情况并不理想,吉利的中低档汽车上升空间有限,沃尔沃的高档之路又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很差钱”,但吉利似乎并不担心,吉利集团CFO李东辉在接受记者采访说,如果顺利的话,吉利将在今年以1400亿元的收入跻身世界五百强。您怎么看待这些的观点?吉利作为民营汽车企业的“神话”能否持续?
罗磊:我还是很看好吉利的,吉利在从纯粹的民营企业向国际汽车企业稳步前进。过去它自己打造了吉利的品牌,现在又完成了对沃尔沃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品牌的收购,如果这个品牌运作成功,对吉利本身的品牌价值会产生巨大的提升。对于吉利能跻身世界500强的这个观点,我不是特别怀疑,因为500强就是用销售额的指标去衡量,比较简单。但要使企业真正进入良性健康的状态,还需要吉利人付出巨大的努力。
今年上半年我国的车市出现减速,虽然有不少人感觉有些意外,但其实也是比较正常的。吉利本身销量的增长率,上半年的报告是21.34万辆,同比增长9%,虽说9%的增量比较低,但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个比较好的水平,而沃尔沃在国内销售的增长更是达到36%,应该算是一个巨大增长。我看好吉利,因为它产品线的布局,中低端车迎合当前我国三、四线城市对中低端车的需求,沃尔沃这样的高端车能满足一、二线城市的换购需求,所以我认为吉利的前景还是比较光明的。
主持人:吉利收购了沃尔沃,确实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大出了一把风头,但出过风头之后,对于这样的一种资金窘境,您觉得能给未来我国那些想去兼并国外企业的民族品牌企业,带来哪些启示?做好什么样的准备?
罗磊:收购国外企业、跨国公司,首先钱是很必要的。除此之外,需要做的其他工作也很多,比如文化,尤其是文化融入的准备,还有后期工作,我们要走一步看两步。如何把这个品牌好好地接纳、吸收、消化,是我国企业在做之前需要全盘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