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广州日报 苏霓

  日前,7月国内乘用车产销数据公布,自主品牌汽车在继续走下坡路,市场占有率创近年来最低水平。记者多日走访车市了解到,目前不少自主品牌汽车的经销商库存已经逼近上限,尽管今年以来打响车市“官降”(注:厂家官方降价)第一枪的就是自主品牌车型,但价格的探底对自主品牌汽车销量的拉动有限,一些经销商号称现在是零利润甚至负利润卖车,为的就是清库存以缓解资金链紧张情况。不过,8月以来,业内对自主品牌销量的预期稍微开始谨慎乐观,众自主品牌厂商已经将提振销量的突破口选择在推出新款车型上。

  市场: 库存压力大 资金链紧张

  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下滑从上半年已经出现。此前,根据上半年相关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幅度从去年同期的近40%迅速下降到了3.35%,而自主品牌累计销量同比下滑了0.82%,市场份额下降6.1%。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降至了近年来的最低水平。

  在佛山,自主品牌汽车遭遇的困难从各个4S店或直营店周围停满的库存车就可窥见一斑。除上汽MG(微博)、荣威(微博)等少数具有外来血统或符合市场的重磅新车推出的自主品牌经销商外,不少经销商的车辆库存周期已经逼近60天的上限。

  据了解,一般来说,无论是对汽车厂家还是经销商,60天库存周期都是国际库存水平的上线。当超过这一库存周期时,经销商往往很容易遭遇现金流紧张、银行贷不到款、难以承受利息重压等问题。因此,经销商们目前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能够早点清理掉库存,完成厂家制定的销售任务。

  现状:厂家不松口 经销商降价余地不大

  当面临库存重压时,经销商往往会选择降价清库存。事实上,众多自主品牌的经销商也是这么操作的。今年3月起,比亚迪率先官方降价,随后很多自主品牌也有跟进。与其他系别的品牌相比,自主品牌属于今年最先降价的一批,并且降价的幅度一直保持。但与日系、德系等车型相比,自主品牌明显掌控价格话语权的能力要弱很多。因为本身定价就比合资品牌定价要低,厂家再官方降价余地相对有限。而对经销商来说,厂家不松口不官方调低指导价,经销商自己降价的空间也有限。因此,佛山车城一家自主品牌经销商表示,厂家没有更多的补贴,为了清库存只有自己贴钱卖,所以现在根本不指望卖车赚钱,只指望完成任务后厂家返还点以及售后服务方面能够补贴回卖车的损失。

  不过,经销商的价格战策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显得作用有限。因为有意于购置自主品牌汽车的群体本身较为有限。因此经销商在打价格战时也较为谨慎,以避免出现各个自主品牌之间的压价竞争,陷入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