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苏霓

  跨国汽车巨头在中国市场已进入到深耕细作阶段,在外资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合资车企如何趁势获得自身需要的技术、补齐研发短板,是中方股东亟待思索的问题。

  作为国内合资企业的领头羊,外资公司大众汽车不断深耕中国市场,一汽-大众在与外方的角力之下似乎寻找到了一种相生的平衡。

  在成立20周年之时,一汽-大众高调宣布,明年将具备车身自主研发能力,2015年将具备自主研发整车能力。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合资车企,目前国内最赚钱的汽车合资企业一汽-大众站在了谋求转型的历史节点上。

  从量变到质变

  目前,业界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市场换技术"的各种争议正在不断发酵,普遍观点认为,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但中方企业并没有换来核心技术。

  以大众汽车为例,进入中国20年来一直牢牢掌握核心技术,而合资公司一度被认为成了"代工厂",南北大众的自主研发实力一直颇为神秘。

  上海大众在推出新帕萨特之际,也小露了自主研发的身手,一汽-大众显然很想摆脱"代工厂"的阴影。上周,一汽-大众借首次对记者开放研发中心之际,正式对外宣布,一汽-大众将于明年实现车身自主研发的目标,而整车开发将于2015年实现。

  一汽-大众技术开发部部长王冬晨告诉本报记者,从概念设计、虚拟造型到实际车型的开发、总成验证到整车验证,一汽-大众已经确立了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产品研发体系。

  不仅如此,未来五年,一汽-大众每年的研发投入将超过15亿元,碰撞中心正在建设之中,汽车试验场正在选址。

  这意味着,在补齐自主研发短板方面,一汽-大众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其自主开发过程与其他合资企业基本相同,即第一步进行产品的国产化和修饰,以及局部开发和优化;接下来是针对外观,内外饰进行改型;第三个阶段才是车身以及整车开发和匹配。

  一汽-大众的研发团队是通过2008年上市的新宝来,完成了从造型到整车得到德国大众标准认可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由于从整车造型到动力匹配都是一汽-大众完全主导开发,因此新宝来新车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了合资公司有史以来最高的98%。"王冬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