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南方都市报 本站编辑

    数据显示,1至4月乘用车销量同比略有增长(1 .89%),但库存增加速度远快于销量增速。至4月末,汽车企业库存高达75.74万辆,高于2011年最高水平。

    除库存压力之外,经销商不得不承受越来越大的利润压力。J.D .Pow er咨询公司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国内处于盈利状态的汽车经销商仅63%;而前年这一比例是81%.

    今年车市低迷,经销商盈利前景更不受看好。盖世汽车网一项针对业内人士的调查显示,多达89%的人认为今年经销商盈利改善小,经销商压力骤增。

    退网事件

    5月初,一起汽车经销商退网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某品牌给旗下所有经销商发出一份通知,对旗下8家经销商实施一个月停业整顿的处罚,暂停一月销售业务和配件供应业务,如果不达标,将启动退出程序;同时要求另外4家经销商启动退出程序。

    该厂家称,这是按照其商务政策进行的处罚:按规定,这些经销商每月都应该从厂商处提车,但这些经销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就不提车了,违反了厂家商务政策,所以要进行处罚。

    而该品牌经销商则对外界诉苦说,很多经销商去年以来一直在亏损,如果每卖一辆车都要亏钱,经销商显然没有继续卖车的动力。

    记者了解到,一些厂家的商务政策是一年一签,比如去年年底汽车厂商定的销售目标,今年即使车市不好,整车厂也不降低其销售目标,这个压力肯定都会压到经销商头上。即使经销商消化不了,也会给经销商增加库存。经销商为了周转资金,肯定会赔本卖车。

    表面上这是一起厂家与经销商就提车数量进行的角力,实际上则更深刻揭示了经销商面临的巨大经营压力。

    市场低迷,新车卖不动,经销商有两种选择,要么亏本卖车,要么抵制提车。尽管大部分经销商为了长期发展,都选择了前一种方案,但仍不乏少数压力过大的经销商铤而走险。

    这些“被退出”的经销商位于苏浙等地的二三线城市,多为近三年投建的新店。相比老店,这些新店一般投入规模和资金更大,但由于车市低迷,不仅没有新购车客户,更因为建店时间短,售后服务也基本没有生意,抗压能力更弱。

    车市增速下滑,人们总是关注整车厂的表现,数量庞大的终端经销商常常被忽视;但实际上车市下滑的压力,往往是从下往上传递的,身在一线的经销商最先感受到压力。

    相比整车厂,单个经销商实力弱小很多,而且更加“敏感”,市场略有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到他们的生计。

    一般来说,投资者选择投建某个品牌4S店,都是经过充分评估的;投入那么多资金和精力,他们并不愿意与厂家为敌,唯一的原因在于经营压力过大,此次退网事件的爆发,表明终端市场压力已上升至近年来的新高。

    库存和亏损双重压力

    自2011年下半年车市步入低迷以来,终端经销商开始感受到一些经营压力。今年车市仍然持续低迷,这种压力倍增式放大。具体而言,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高库存及其带来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盈利的压力。

    库存方面,不仅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的自主品牌压力越来越大,甚至此前一枝独秀的豪华车亦面临较大库存压力。据记者此前了解,很多奥迪、宝马经销商库存都在2个月以上,接近警戒线。与此相关的是,市场上价格战此起彼伏。

    “原来一般汽车主机厂会在每年的6月向汽车经销商们压库,今年从4月就开始了,”有经销商透露。

    仅仅在乘用车方面,库存就已达历史最高。据乘联会秘书长饶达向记者分析,由于整车厂家对车市期望过高,加之大量新车上市给经销商铺货,造成4月份经销商库存超过10万辆,库存总量再次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同时,全国的汽车库存也居高不下。4月末,汽车企业库存为75.74万辆,比3月末上升了2.41万辆,比2011年末上升了1.18万辆,并高于2011年的最高水平。

    今年经销商盈利压力相比去年要更大。J.D .Pow er咨询公司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国内处于盈利状态的汽车经销商仅63%;而前年这一比例是81%;同时出现经营亏损的经销商占比则从前年的9%猛增至去年的20%.

    盖世汽车网近期一份针对业内人士的调查显示,对于今年经销商盈利改善可能,绝大多尸约89%业内人士都持谨慎的态度,认为因为目前经销商的数目庞大且仍在增长,竞争依然激烈,最终改善的效果较小。

    代理多个进口车品牌的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日前证实,尽管今年庞大集团经营的进口车销量增长和去年持平,但只有数量、没有利润是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