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经济观察报 本站编辑

内忧外患

  看上去,每一轮日系车的下滑似乎都有着负面市场因素的助推。但实际上,两年来,日系车在华国产市场份额一直呈现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23.5%降至2011年的22.7%,再降至今年上半年22.3%。

  对此,崔东树指出,长期以来的产品战略失策才是日系车近期势弱的罪魁祸首。

  “简而言之,就是日系车在丧失原有产品优势的同时,又未能在新的细分市场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汽车工业协会的专业人士魏厚敏表示,随着大众将搭载全新技术的新车大量引入中国,日系车在A 及B级车两个传统优势领域同时被德系,甚至是韩系同级车所压制。

  “与现代的朗动、大众的新朗逸相比,日系车还停留在威驰、飞度、雅力士等品牌的时代,新上市的合资自主启辰品牌,目前也只是在低价上略有竞争力,但仍没有得到市场明显的反馈。”而就与通用全力推广小型增压发动机的开发和使用、福特将六前速双离合变速箱搭载到新嘉年华相比,日系车仍没有任何吸引消费者的显性的新技术应用。在崔东树看来,这是产品滞后之外,日系车的另一个失策之处。

  日系车的第三个失策在于,未在具有优势的混合动力领域取得先机。“普锐斯、凯美瑞的定价过高,而进口雷克萨斯品牌的混合动力车型则走了产品相对低端、低价的策略。”在崔东树看来,“在混合动力领域,日系车型因不贴近市场而没有优势可言。”

  值得关注的是,在市场下滑之际,日系车的内部也在分化。

  目前,共有六大日系车企在华较有影响力,包括日产、丰田和本田三大企业,以及马自达、铃木和三菱。统计显示,虽然丰田近两月销量下滑,但今年1到8月份,丰田在中国市场上的总销售仍收获了59.6万辆车和同比13.4%的增幅。2012年在华销量目标为100万辆,需要同比增长13%左右。丰田高管9月6日表示,公司计划到2015年将在华年销量占其全球总销量的比例提高到15%,达到180万辆左右,为此,丰田将在2015年前向中国市场投放20款新车。

  日产汽车也宣布,虽然8月在华销量同比仅微增0.6%,但1到8月份,日产累计在中国市场售出87.13万辆汽车,同比提高了10.4%。本田汽车则稳步回升,8月在中国市场总共售出57003辆汽车,同比增长15%。其中东风本田和广本分别提升了20%和11%。

  与日系三大品牌相比,马自达、铃木和三菱所在的另一个阵营的日子却难过多了。今年8月,马自达在华销量同比减少6%,其中,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同比分别减少11%和17%。尽管马自达方面表示,9月将加强促销力度,但业界仍质疑在经销商已经大量缩水的情况下,该品牌能否在中国恢复元气。

  崔东树表示,马自达、铃木和三菱都属于本身就存在品牌力较弱的劣势,再加上长期难以理清在华的合资关系,遇到各种合资领域的问题,也使得企业的发展长期处于低速期,甚至逐步被市场遗忘。

  即使是三大品牌,多年前犯下的根本性决策错误决定了它们很难在短期内收复失地。张志勇分析称,丰田错失了将雷克萨斯国产的好机会,“如果雷克萨斯能在此前及时国产,绝对会成为堪比奥迪的豪华车板块,成为日系车的增长极。”保守的本田则错失了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数年时光。尽管今年本田提出了新的更为激进的策略,但为时已晚。而日产品牌在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上,则落后于大众、通用。

  显然,日系车正处于内忧与外患相交织的复杂阶段。如果难以有实质性的变化,很可能将失去与德系、美系抗衡的能力,从而滑落到与韩系车同一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