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本站编辑
过于谨慎的策略,让陷入生存危机的讴歌经销商感到盈利无望,开始申请退网离场
在曾经极度信赖本田品牌如今却陷入生存危机的讴歌(Acura)经销商看来,他们已经耗尽了几乎所有热情。
由于一直以来销售惨淡,加之近期中日关系影响,今年以来讴歌经销商正在加速逃离销售网。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今年三月份以来,陆续有位于广州、温州、西安、青岛、、济南等多地近十家讴歌经销商提出退网申请。而讴歌全国经销商一共才不到40家左右,这意味着将近25%的讴歌经销商选择了退网。不过,Honda中国地区总部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否认了多家讴歌经销商退网的说法,在给《财经国家周刊》的回复中表示:今年仅有个别特约店经营者停止经营讴歌品牌,并认为这属于常见的商业行为。
但即使是那些仍在坚守的讴歌经销商们,情况也不好过。“讴歌正处于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时刻,一名仍在运营讴歌4S店的老总向记者表示,“我们已经连续亏损近两年,眼睁睁看着其他豪华车品牌蚕食市场份额,也眼睁睁看着自己账面上的赤字越来越高。”
讴歌退网潮
“城里的人想出去。”讴歌华南地区某4S店老总范迂(化名)用《围城》里面的名句,形容了眼前的经营处境。
“店里讴歌库存已经高达十倍。”范迂向记者抱怨。这意味着,以国际通行的库存车警戒线1~1.5个月计算,该家讴歌店内至少存有十个月卖不完的库存车。不只如此,记者了解得知,下半年以来,部分讴歌经销商已经数月零销量。
在11底召开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年会上,产业协调部主任郎学红发布的2012年《10月份汽车流通企业库存调查》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讴歌的整体沦陷。“从10月份结果看,进口车库存持续增高。10月共有九个高库存品牌,其中最高为讴歌品牌,它的库存系数高达10.08。”
范迂向记者介绍,2012年讴歌大概有38家经销商。截至10月份,讴歌共销售1800辆。按此推算,前十个月每家讴歌经销商平均销售47辆,单店单月销量仅为4.7辆,不足5辆。
而目前讴歌单车售价30万至100万元不等,即使单一经销商销售车型以最高车价计算,单店年营业额也就接近500万元。这对于建店千万,年投入百万元的经销商而言显然是杯水车薪。
“从我们加入讴歌销售体系三年来,除了第一年勉强维持运营,后来两年都是亏损。范迂还透露,近两年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讴歌店都处于巨额亏损状态。“目前讴歌4S单店投入1000万~2000万,经营不善的1000万元单店年亏损至少在六七百万元。”
这也直接导致了经销商们的消极行为。西南区某讴歌经销商陈为透露,有大约十家经销商没有宣布退网,但他们一年甚至超过一年没有进货。而“我们店,基于资金压力,消费者订车后,才会向厂家进车”。
讴歌的尴尬处境并非始于今年。按照陈为描述,讴歌曾在2010年豪车高速增长时期引来井喷期。但按照投入产出计算,即使是当年销量进入前三、年销200辆的经销商也是勉强维持。“进入2011年以来,讴歌销售就一直处于低迷。”
范迂表示,由于一部分经销商认为盈利无望,今年3月份以来,陆续有位于广州、温州、青岛、西安、鄂尔多斯等地的经销商正式提出退网申请。记者也接触到一家退网经销商,他表示,讴歌方面并没有过多阻拦,他们很清楚大家为什么退网,只是表示很遗憾。
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0月份,讴歌在华销量仅1800辆,不及宝马单月销量。
保守的惩罚
讴歌之所以进入中国市场,底气来自于其在北美极佳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表现。早在2005年北美豪华车销售榜单上,雷克萨斯RX系列、宝马3系和AcuraTL三个风格类似的豪华车新贵分享了销量的前三名。截至目前,讴歌在美国成绩也依旧光鲜,讴歌10月份在美国销售12163辆,超过奥迪的11708辆,沃尔沃的4196辆。
在华全年销量远不及美国月销量,汽车分析师钟师认为原因在于讴歌对中国市场不重视,“进入中国市场后,讴歌并没有在产品和销售策略上做出适应性改变。”
与雷克萨斯和英菲尼迪相比,讴歌似乎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提不起兴趣。在讴歌华北区某经销商店总经理李延接触了大量消费者,他向记者表示,引进车型过慢是讴歌错失市场关注的重要原因。“英菲尼迪全系都在登陆中国,而讴歌入门TSX却仍未引进。”李延指出,缺少小排量和定价过高也是讴歌的一大劣势。“在广州车展前,讴歌在华只有3.5和3.7L两个排量五个车型,轿车和SUV价格从接近50到100万不等。相比竞品,讴歌品牌认知度不高,定价却一直高于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