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本站编辑
“我们一直期待有讴歌小排量产品,但讴歌在今年广州车展上面向中国市场的ILX,还是让我们有些失望。虽然价格和排量都在下移,但1.5L、30万元的售价,这款车型还是感觉不接地气。”
李延认为,相比较雷克萨斯等日系豪华车,讴歌一直以来在产品营销和广告推广上甚少给经销商提供助力。“我们就发现,很少在公开场合和日常能接触的媒体上看到讴歌的品牌推广。”
由于与商标相似,曾经有长安车主开到讴歌店进行维修这样一则真实的小故事,也从侧面反映出讴歌在中国的品牌认知尴尬。
不仅是车主信息获取甚少,讴歌4S店工作人员也一样会感到迷惑。讴歌4S店人曾被问到讴歌某款SUV竞争对手时,尴尬地回答,就是自己另一款产品。
“对于讴歌风险最大的是,紧紧攥着现金和看似无风险的战略,眼睁睁地看着对手获利。”亚运村车市总经理苏晖尖锐地指出。
李延向记者透露,他们曾经向本田反应售价过高,但本田方面表示,如果降低价格,他们会处于不盈利的地步。
钟师认为,这种有争议的表现是讴歌一直尝试的做法。当时和现在一样,他们认为过度承担风险会制造危机,但恰恰是这种谨小慎微伤害了讴歌的正常生长。
李延表示,讴歌进入中国六年来,负责讴歌日常工作的部长已经换了两任,科长也是频繁更换,但仍然没有更加贴近市场的政策。“以讴歌RDX为例,我们价格59.8万元,别的品牌40多万。为了提高竞争优势,我们只能采取售价严重倒挂的方式赢得竞争机会。“但这样卖一辆赔一辆的做法更是恶性循环。“作为经销商,我们还是很乐意跟讴歌一起成长。但如果讴歌中国不尝试改变,明年退网的经销商还会更多。”李延说。
过于谨慎,不仅是讴歌在华的发展方针,也是本田中国的在华之道。
在中国市场放缓之时,一直被外界认为在华战略过于谨慎的本田开始作出反思。Honda中国本部长兼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仓石诚司在11月底召开的广州车展上,向外界承认了本田在华战略存在重大缺陷。“最近两三年来,相对于中国市场的迅速发展,本田步伐略显迟缓,在新产品、新技术的投放方面相对滞后。”
在历史低点下,本田试图扭转偏离的脚步,展现诚意。“大家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中国事业对本田来说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中国市场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市场。”按照仓石诚司的描绘,本田中期计划不会受暗淡销量影响,仍然秉承2015年比2011年销量翻番的销售目标。投放10款车型,进一步加快“本土化”进程,都是本田未来三年必做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