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京华时报 本站编辑
本田的产品线定位过于精确,想把每款车都做成“精品”,每个车种、每个级别只要一款就够了。当这种策略面对快速增长的中国车市,力不从心是显而易见的。本田的根本问题在于,它的车型太少了。广本和东本两家合资车厂请求增援时,本田往往处于无车型资源可派尴尬境地。这么多年来,东本始终没等到一款真正意义的中高级轿车。强调运动的思铂睿,自上市以来销量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分享不到雅阁的荣光。同样,广本规划中SUV车型,档期也排到了2014年。当然,广本有一款变种的雅阁——歌诗图。这款所谓的跨界车也始终无法像CR-V那样畅销。
本田的一再保守和对中国消费者的忽视,已经大大降低了其竞争力。为了尽快改变在华处境并谋求更大成功,本田需要将其在中国的速度挂到合适的“挡位”之上。未来本田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就要看本田的决心和执行力了。
继续保守,走向深渊;激进变革,还有生机。
□症状 销量持续下滑
受到钓鱼岛事件的影响,从8月份开始,日系车在华销量就持续下滑。本田10月在华总销量为24115辆,同比下滑幅度高达54%,跌幅远高于丰田的44%和日产的41%。除了CR-V,本田几乎全部车型的销量都在下滑。
9月之后,日系车北京市场成交价不断下降,虽然有的厂商已经下了限价令,但仍不能阻止经销商将车价下探。雅阁综合优惠接近4万,锋范优惠2万,思域优惠2万,就连一向紧俏加价的CR-V也现车充足,且出现了近万元的综合优惠——降价潮几乎覆盖了本田所有车型。
一家本田4S店的负责人表示,即便在抵制日货风波出现之前,日系车也已很难维持其在北京市场的份额。与欧美系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截然不同,日系车近几年在营销上过于低调,在大环境下,大家都认为日系车不安全。钓鱼岛事件只是一个催化剂,新车销量受挫是日系车长期在华战略弊端的反应。
病因:“由于本田在华投产车型较少,因此,当危机一旦降临,可供本田闪转腾挪的空间就变得十分有限。”汽车业知名评论员张志勇表示,“此外,本田自身的产品战略定位也有问题。本田在产品层面始终坚持垂直换代的更新方式。从消费者的利益来说,垂直换代能够保证车企永远将最新的技术提供给消费者,但在中国市场,其他大部分车企都开始实行了平行换代的策略,因此坚持垂直换代的本田就会显得产品量小。”
品牌传播存短板
从京华时报、广州日报与新浪汽车一起进行的“本田汽车怎么了”联合调查中(数据截至本周一)发现,关于“产品本身哪些因素会吸引您购买本田汽车?”的提问中,使用成本低、做工精细、性价比高以及外形好看等指标排名前四,并占据了全部调查比例的八成。由此可见,对于本田汽车产品本身,消费者还是非常认可的。
品牌知名度是本田在中国的一大短板。在日系三强中,本田小心谨慎的品牌传播策略,也远逊于日产和丰田。仓石诚司介绍说,本田希望以行动引领市场发展趋势,创造新时代。为了向消费者传递这种变化,本田以“我动、未来动”为口号,展开品牌传播活动。取义为,本田将和广大消费者一起行动,共同创造新的未来。
病因:本田汽车传播策略的失误或许在于过于相信自己的产品竞争力。本田旗下,东本和广本两家合资企业之间缺乏互动和连续性。
□疗方
加大扶持合资自主
加快车型的导入也并非就是起死回生的良药,在汽车业知名评论员钟师看来,整体战略的规划、导入车型的选择和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以及宣传营销力度的增强等几方面必须共同作用、默契配合,才能为本田的复苏注入一针强心剂;此外,除去发展本田品牌外,像日产一样加大对合资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将其作为一项在中国的重要发展战略来看待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战略部署。
强化本地化采购
“除开加快产品导入速度之外,本田接下来还应该对其在华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进行系统的改变。”知名汽车评论员钟师表示,这将更利于本田在中国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
有统计数据显示,眼下本田在华合资企业70%的零部件仍然由本田体系内供应商供应,这不利于本田降低生产成本。对此,本田中国本部长仓石诚司做出了“本田将进一步强化零部件的本地化采购,积极扩大与中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范围”的承诺,但其并未公布具体的实施计划。
抢先布局新能源车
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政策落地指明汽车节能技术方向后,国内混合动力市场初步启动。相比丰田普锐斯和日产聆风的早早动作,2014年才将混合动力车型国产的本田或许还是显得太晚。
张志勇表示:“未来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必定相当激烈,如果不抢先布局,未来再想抢占市场就非常有难度了。对于本田来说,其混合动力技术其实与丰田不相上下,没有选择即刻国产,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本田虽已经开始反思,但反思的力度还应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