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衡阳汽车网 河东四爷
日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实验室对由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自主申请C-NCAP评价的丰田牌/TOYOTA GTM6490HNF型多用途乘用车(汉兰达 2.0T 两驱 豪华版)完成了评价试验。
整体试验来看,全新汉兰达表现近乎完美,无明显扣分迹象,膝部气囊及时弹出,侧气帘、侧气囊及时弹出,对驾乘人员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只在侧面碰撞中,驾驶席假人头部与内饰板接触,留有明显的接触印迹。
在近乎完美的表现中,四爷却发现一个几乎没有见过的情况出现:偏置碰撞试验结束后,发现实验车型的全新汉兰达,在前防撞钢梁左部位与左纵梁交叉的地方,加固了钢板,使得前防撞梁左强右弱。这在之前丰田的GOA车身中未曾见过,所以,四爷怀疑,全新汉兰达的安全评价,涉嫌造应试车型。
这次全新汉兰达安全评价是厂商自主申请,报给C-NCAP管理部实验车型,获得批准后,由C-NCAP管理部相关人员从市场购进,购买过程有媒体跟踪。
这么严谨的流程,问题出在哪里?出在送检车型,这个送检车型是由厂商送检(厂商有代表性的产品车型),而不是由C-NCAP管理部选定(C-NCAP管理部所选评价车型为上市一年后,销量最好的车型)。
所以,四爷找了几个车主及爱好者,他们提供了了2组图片,四爷分拣了能说明问题的图片,供网友参考。
四爷观点:写此文,质疑汉兰达是否存在应试车型,不仅仅是因为加固件的出现,还在他们自主申请的时机,上市3个月,恰好赶在更为严苛的2015版C_NCAP规则即将实施之前。
其实,汉兰达在2009版规则时表现就不错,虽然在竞品中得分排名靠后,但也是五星评价。此次经过5年的提升,获得五星问题不大,如果说他应试,也就是想提升在竞品中的排名。
个人觉得,只要是为消费者安全着想,即使存在应试车型,也是件好事,但如果只是实验车型如此,那么遭到质疑,甚至鄙视,也是自找的。
我们再来看看此次碰撞实验看点:
1、正面碰撞试验:前机舱因吸收了大部分碰撞能量而溃缩变形,前机盖卷起;前排气囊正常弹出,前排假人头部与气囊接触,印迹清晰;腿部与膝部气囊接触,接触印迹清晰;后排假人向右微倾,安全带紧扣。
2、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碰撞后,侧气帘、侧气囊弹出,左侧车身严重变形,上顶梁变形,左侧底部门槛梁脱落;前排假人头部与内饰板接触,印迹清晰;后排女性假人身体与内饰板接触,印迹清晰。
3、正面40%重叠可变形碰撞试验:前机舱吸收分散了大部分冲击力,大部分配件断裂脱落,部分配件飞离车身较远;气囊弹出,前排假人腿部与膝部气囊接触,印迹清晰;后排假人运动幅度较大,安全带紧扣!
4、鞭打试验:假人坐姿正常,安全带紧扣,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假人身上传感器及高速摄像机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受伤情况还需等待试验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