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网上车市 好大的风

记者:会在大连建设电动车的零部件工厂吗?

范安德博士:还没有最终的决定。首先得有想法,有想法才能实现。现在对眼前这个工厂来讲,当务之急是扩大产能,我今天提出这个想法给他们,我是要激励他们去想下一步的东西。

记者:不久前大众汽车集团决定在中国追加投资16亿欧元,用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举措,能不能请范安德博士先生透露一下新工厂的具体情况,比如选址,投放的新车型,还有16亿欧元在建工厂,提升新产品、新技术投放的过程中,分配比例是怎么样的?

范安德博士:新增加的16亿欧元里面超过一半用于新工厂的建设。去年和今年加在一起准备投入中国的60亿欧元的里面,60%用于新工厂的建设,40%用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导入。说到新产品,你们都知道我们去年宣布南方战略时公布,2010到2012年要引进20款新车。

追加的16亿欧元实际上是最新的两个新工厂的建设以及我们扩大发动机和变速箱的产能。比如说今天你们看到的DSG的工厂,我们就有计划把产能翻倍,达到60万台。EA888的发动机现在产能是30万,下一步要提到45万台,当然我们还要引进更多EA111发动机,这些我觉得也跟我们的产品有关。这些都涵盖在我们引进新产品的计划里面。其中两个新工厂里面,有一个工厂已经定了,在华南,另外一家新工厂很快就会见分晓。

记者:大家很关心奥迪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将来会不会也在这儿生产?

范安德博士:大众汽车现在有技术方面重大的变化,从平台技术转移到模块化的技术,奥迪A4系列是第一个真正实现模块化的技术开发的产品,同样在奥迪A4模块化技术的基础上,现在已经应用到奥迪Q5,以及应用到今后C级车产品上面,是不同的技术。模块名称奥迪用MLB纵置模块,大众汽车用的是MQB横置模块。但是奥迪A4级别以下的车是横置模块的。如果奥迪今后在中国引进A4以下级别的车,它的技术跟大众汽车的TSI和DSG技术可以通用。

记者:前面一个问题提到的新工厂是一汽-大众的还是在上海大众的?有没有可能是新的合作方式?

范安德博士: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放在一个工厂里面生产非常难,而且也没有意义,因为两个工厂都需要产能。如果说产能充裕可以两加工厂共用,但现在两家工厂都需要产能,因此没有这种可能性。

记者:下一个工厂是为上海大众准备的吗?

范安德博士:可能吧,可以说可能性比较大。

记者:TSI和DSG的完美组合给普通消费者带来低油耗、操控性等优点,但同时也带来比较高的保养费用,这个问题以后怎么解决?另外一个问题比较冒昧,范安德博士博士在中国工作了五年,也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突飞猛进的五年,这五年如果您给自己打分会打几分?

范安德博士:目前从保养的费用来看,我没有看到EA888系列发动机比正常的发动机高出很多。一年半以前,互联网上有相当多的质疑——用缸内直喷或者用涡轮增压的发动机保养费用高。但是经过一年半很多人使用,发现这不是一个问题,现在大家逐步打消了这个疑虑。

我们今年年初刚刚开始了一个计划,就是把我们的零部件价格带到一个非常合理的有竞争力的水平,此外还有车辆的转卖价值以及保养的价格,都要求和竞争对手有可比性。比如说发动机,我们现在的发动机是既有在北方生产的发动机给南方用,也有南方生产的发动机给北方用,南北互相供应,这样在成本方面得到了很大的保证。整车的成本来讲,我觉得过去这几年下了很大的力度,比如采取共同采购的方式,现在大众汽车的售价应该说非常有竞争力,你们通过我们推出的很多新产品价格中应该能发现我们的决心。在零部件这块,我希望两个合资企业能够再度携手,在这方面把成本进一步拉低,我觉得这块应该是可以做很多工作的地方,因为南北大众生产的汽车技术是相同的,很多是可以共用的。

您提到保养费用高的问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换零部件的费用,如果我们能从零部件的费用把它降低的话,保养的费用也会相应的得到降低。

我不想给自己打分,我觉得永远都应该是由别人来打分。我认为依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依然还是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可以说我是永远不满足的人。但是我在中国这五年觉得非常的愉快——我的工作,个人生活等等,在中国这五年都非常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