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证券日报 陈妍妍
“这里面非常复杂,没有统一标准。”上述上汽人士表示。
此外,还有一项工程开发费,即一个新车本土化后开发、请外国专家做支持的费用。
如此多的“名头”,可见,外方仰仗技术优势,真的可以“坐着数钱”了。值得注意的是,合资品牌也不是所有车都暴利,一般档次高的车利润高。此外,还涉及品牌溢价的问题,一般德系的同级车售价要高于日系。
核心技术仍在外方手中
当下,虽然许多品牌都在高歌“国产化”。但中方没有核心技术,发动机管理系统、自动变速箱管理系统被外方牢牢掌控,国产后还是外国人占大便宜。
“只要车型销量达到一定数量,外方愿意所有零部件都国产,反正国产过程中,中方也掌握不了核心技术,外方人员把持着。”上述人士表示,只要在中国做得好的汽车品牌,肯定是国产化程度高的,反之亦然。比如捷达,国产化程度最高,也卖的很便宜也有钱赚。
不能国产的部件要么是因为技术壁垒,要么是国产的成本比国际采购成本要高。这些外方不愿意国产化的部件,则需要进口,这又涉及关税的问题。目前,我国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关税税率为10%。这也是合资汽车价格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
“一些附加值高的部件基本上不在中国生产,例如,中国基本上不做自动变速箱,应该都是整个从国外进口。发动机总成国内大部分合资厂都在做,但是,奔驰、宝马的发动机总成就很少在德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做,不光是中国,都是做好了才拿过来,这就要按零部件进口来算关税。”上述业内人士人士说。
除了核心部件,汽车还包括内饰、外饰等各类部件,一辆汽车的零部件多达两万多个。实现国产化的部件中,一部分是合资企业的中方与外方共同成立一个零部件工厂生产的,另一部分则需要采购。
“合资品牌汽车以外资厂商为主导,拥有全球稳定的供货体系,一般其零部件供应商都是从其原有海外合作方当中选择。”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告诉记者,“但随着国内汽车零部件厂商的崛起,以及较为低廉的价格,国内零部件厂商的市场逐渐扩大,但主要集中在非核心部分,如车轮、车用照明等部件,而发动机、变速箱、制动系统等则以进口为主。”
李宇恒补充说,国内零部件厂商的主要市场客户是自主品牌汽车和商用车领域,而进入合资车企、外资车企供货体系较为困难。
经销商被规定“最低售价”
经销商分为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进口车还有一个中国总代理。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总代理商通常会垄断价格,制定最低售价,经销商如低于最低售价卖车,总代理商或厂商会进行处罚,比如不给返点。
不光是进口车,对合资汽车的销售渠道,外方也会从中控制。一位曾担任过合资企业总经理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企业会给经销商车型差价和返点,各个厂商商务政策不一样,经销商跟你说某车特别好,其实是这个车厂商给的商务政策就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