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证券日报 陈妍妍
不过,每个厂商的商务政策和每个车的商务政策都会不一样,厂商毛利好的话,给经销商的商务政策就好,毛利不好的话,商务政策就差。
在合资企业中,由于外方掌握核心技术,在大部分博弈过程中,外方都处于“上风”。从以下上汽集团的例子可见一斑。
在上汽集团2012年财报中,记者发现,其整车业务全年营业收入为3736.58亿元,营业成本为3180.43亿元,利润率为14.88%。而其零部件业务的营业收入为814.40亿元,营业成本为625.65亿元,利润率高达23.18%。
事实上,零部件厂商是依赖于整车厂商的,利润率一般都会比整车厂商要低。对此,上述上汽内部人士解释说:“这就是因为在整车营业收入中,我们把通用销售公司、大众销售公司这两家销售公司的收入并进来了,但销售的利润相对低,而且销售公司的利润却不能计入我们上市公司的收入中来,因此分母比分子统计的项要多。”
上述人士进一步解释说,比如销售公司花10万元从集团买走一辆车,再以11万元卖出,这10万元就可以计入集团的营业收入中,但销售公司盈利的1万元就不能计入集团的利润中。
之所以要成立这两家销售公司,也是中方为寻求利益最大化“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对通用、大众合资厂的控股只有50%,按照会计准则,收益只能通过投资收益计入会计报表,不能计入营业收入,而《财富》500强的评选是按照营业收入来看的。为此,我们成立了这两家销售公司,由我们控股,分别占51%和60%的股比。”
通过这种方式,销售收入也可以并到集团的营业收入中。然而,因为涉及各种税费的问题,上汽集团并不希望这两家销售公司的利润太高。此外,因为这两家公司是中方控股的,外方更不允许它们有很大的盈利空间。
由此可见,经过外方、中方厂商的双重“压榨”,合资汽车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已经所剩无几。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经销商在整车销售环节的利润越来越低,在库存压力大的情况下甚至不得不“亏本甩卖”。经销商的利润大头在售后服务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