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衡阳汽车网 苏霓
当业界认为比亚迪(002594)最坏的时刻已过去时,一则公告却让投资者揪心。
日前,比亚迪发布2011年半年度业绩预报称,估计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1亿元-3.63亿元,与去年上半年24.21亿元的盈利相差甚远,同比猛降85%-95%。而据该公司此前披露的数据,其今年一季度净利润2.67亿人民币,同比下降84.35%。
比亚迪把业绩下降的原因归为受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以及占据比亚迪利润43%的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受单一最大客户诺基亚部分订单推迟的影响,业务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事实上,近期,高涨之后的比亚迪股价已经开始大幅跳水。而让巴菲特看中比亚迪新能源战略转型梦想,也一直让投资者忧心。
财报数据显示,比亚迪在2010年大举押注新能源汽车,但比亚迪汽车(微博)2010年仅取得215.5亿元销售额,较2009年的209.91亿元汽车营收几乎没有增长。
据此,美林等投行亦谨慎认为,比亚迪基本面恶化尚未见底,预期销售额和利润率反弹为时尚早。
业务前景不明
“在比亚迪三大业务板块(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代工)中,无一业务处于同行业的绝对领导力地位,同时,三大业务板块也大多具备资金和人力密集型特点。”深圳市一位证券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比亚迪要实现王传福描绘的“公司未来重点是新能源业务,但也兼顾传统汽车和电子产品业务”的战略转型,或许因政策和政府采购不确定因素太多而举步维艰。
“有消息称酝酿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已将“十二五”电动车产业化目标由50万辆下调至25万辆。 同时,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选择是纯电动汽车还是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尚未下定论,这一切都让比亚迪纠结。”上述分析师认为,比亚迪确定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较大,未来对相关产品的销售补贴政策及政府支持性的充电设施建设均会产生重大影响。
比亚迪对此亦有清醒的认识,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提醒,“如补贴政策出现变化或取消,将对本集团新能源汽车在已有试点城市的推广和未来的规模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以最早出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深圳为例,去年比亚迪F3DM共计销售了400多台,而计划生产1000台,实际销售量与即使谨慎的目标相比仍然有差距。
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受制于充电设施以及电池技术等方面的掣肘,政府采购成为各生产厂家的市场主体。但业界认为,基于对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看好,出于对扶植地方产业发展的考虑,各地方政府大多把采购目标放在本地汽车生产厂家。
深圳是比亚迪的主战场。在这里,其也直面深圳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的竞争和蚕食。